时间: 2025-05-04 05:2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2:03
感皇恩
作者: 王恽 〔元代〕
书叶散芸香,牙签无数。
案上藜羹当膏乳。
地偏心远,日与圣贤晤语。
市声飞不到横披处。
一炷龙涎,满瓯春露。
旋埽幽轩约宝住。
清谈有味,总是故家风度。
子云亭户好龙津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书香四溢,散发着淡淡的芸香,桌上摆着许多的牙签,似乎在准备丰盛的美食。藜羹的味道清淡却营养丰富,仿佛是高贵的膏乳。这里偏远而心意悠然,日子里与圣贤们畅谈。喧嚣的市声无法传达到这个悠闲的地方。一炷香烟袅袅升起,满杯都是春天的露水。清理幽雅的轩窗,邀请那宝贵的时光常住。与朋友的清谈总是那么有滋有味,这里是我故乡的风度。子云亭前的门扉非常适合通往龙津的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子治,号紫阳,生于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为清新淡雅,常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情。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安宁生活的珍惜。
《感皇恩》是一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宁静生活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以“书叶散芸香”来展现书香氛围,接着通过“牙签无数”暗示即将享受的丰盛美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诗中的“地偏心远,日与圣贤晤语”表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一炷龙涎,满瓯春露”来描绘生活的雅致,龙涎香的香气与春露的清新,进一步加强了环境的幽雅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温文尔雅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故乡风度的依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故乡文化的珍视,以及对清雅人生态度的追求。
诗词测试:
《感皇恩》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官场的失望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龙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物
B) 一种香料
C) 一种美食
“市声飞不到横披处”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恽的《感皇恩》相比,苏轼的《题西林壁》更加强调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哲理思考,而王恽则侧重于个人生活的宁静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