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49
感皇恩 其一 送钦赐书院诸扁出城
作者: 夏言 〔明代〕
御榻降丝纶,楼堂书院。
次第嘉名出宸翰。
更令华扁制司空,金碧云龙光烂。
遣使送江南还乘传。
鼓吹喧阗。
人裳拥塞,夹道千人万人看。
城东小驻,日午离筵方散。
盛事记今朝蒙天眷。
皇上的恩典如丝绸般轻柔降临,书院的楼堂熠熠生辉。
一层层的美名从皇帝的笔端流出。
更有华丽的匾额被制成,金碧辉煌,犹如云龙般光彩夺目。
派遣使者送往江南,乘坐专用的传递船。
乐声喧天,鼓乐齐鸣。
人们穿着盛装,拥挤在街道两旁,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
在城东稍作停留,正午时分宴会刚刚散去。
盛大的场面记录下今天受到皇恩的荣耀。
此诗体现了明代时期官员与皇帝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对皇恩的感激。书院作为文化教育的象征,反映了皇帝对文人的关照与重视。诗中提到的"江南"代表了文化繁荣之地,显示出作者对南方文士的重视与赞美。
作者介绍:夏言(1482-1559),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曾任宰相,因其清白之志与忠诚而受到后人尊敬。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抒发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受到皇帝特别关照的时期,反映了文人对于皇恩的感激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
《感皇恩 其一 送钦赐书院诸扁出城》是一首表现夏言对皇帝恩宠感激之情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御榻降丝纶”描绘出皇帝的恩典如丝绸般轻柔,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亲切。接着,诗人通过“楼堂书院”的描写,展现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表明了皇帝对文人的重视。
诗中“金碧云龙光烂”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书院匾额的华美,展示了当时文化氛围的辉煌与繁荣。诗的后半部分聚焦于盛大的场面,热闹的鼓乐声与人们的欢呼声,渲染了庆典的喜悦氛围。尤其是“夹道千人万人看”这一句,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盛事的关注与参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喜庆、感恩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皇恩的感激与对文化事业的热爱。诗句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金碧云龙光烂”通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匾额的华丽;“鼓吹喧阗”则通过声响的描写,增强了场面的热烈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皇恩的感激与对文化教育的推崇,展现了文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化事业的热爱。诗中体现了皇帝与文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御榻降丝纶”中的“丝纶”指的是什么?
A. 丝绸
B. 金属
C. 木材
D. 纸张
“楼堂书院”指的是?
A. 学校
B. 皇宫
C. 商业中心
D. 军营
诗中提到的“金碧云龙光烂”形容的是?
A. 天空
B. 匾额
C. 建筑
D. 书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