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55:36
苔阶咽雨,草阁延秋,夜深人似枯僧。
梅子黄时,居然四壁蛩鸣。
回栏凤仙花发,变井梧落叶无情。
孤灯里,念鹊巢卜岁,雁字知兵。
历历美人名士,诉青春薄命,一样平生。
燕子红楼,为卿长叹漂零。
前身溧阳仙尉,到白头还做兰成。
吟正苦,柝凄凄遥应数声。
苔藓的台阶上淅淅沥沥地在下雨,草阁在秋天的延续中显得格外静谧,夜深人静,仿佛我一个人孤独如僧。
梅子黄了的时候,四面墙壁竟然传来蟋蟀的鸣叫。
回头看那凤仙花开得正好,井边的梧桐树落叶无情。
在孤灯下,我想着鹊巢来年如何安置,雁字似乎也传来一些战事的消息。
那些曾经的美人和名士,诉说着青春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彼此的生活都是如此相似。
燕子在红楼上飞翔,我为你叹息,觉得漂泊不定。
我前生是溧阳的仙尉,到了白头时仍然只做兰花的成就。
吟唱的声音苦涩,凄凉的敲打声遥远而又清晰。
作者介绍:赵熙(1600年-1660年),字子齐,号梅溪,江苏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时期。赵熙在庵中静坐,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青春的追忆。
《声声慢 补衲庵闻蟋蟀》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描写了苔阶和草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仿佛在传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感知。随着梅子黄时的到来,四壁的蟋蟀鸣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轮回。
诗中通过凤仙花的盛开与梧叶的凋零,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孤灯下的思索,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过去的追忆,鹊巢的意象引发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接着,诗人回顾往昔的美人和名士,感慨他们青春的短暂与命运的薄命,描绘出一种普遍的无奈与惆怅。
在最后几句中,前身的回忆与现实的感慨交织,兰花的象征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与追求。整首词以音律悠扬、情感深沉著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思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过去青春的追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凤仙花”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青春与希望
c) 生命的无常
诗人的前身是什么身份?
a) 书生
b) 仙尉
c) 隐士
诗中提到的“蟋蟀”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生命的延续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赵熙的作品相比,辛弃疾在《青玉案》中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烈赞美,而赵熙则在秋夜中抒发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感受,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