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07
泪痕如线。转自羞人见。万福郎前声一唤。那不柔肠寸断。征帆恰遇长风。霎时分手西东。恨不将身化石,填他江上青峰。
泪痕如线,转身却羞于让人看到。万福郎的一声呼唤,让我痛苦得肝肠寸断。征帆刚好迎来长风,瞬间我们就要分别东西。恨不得把自己化为石头,填补他在江上那青翠的山峰。
杨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常常表达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与哀愁。
此词作于送别之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切的情感。背景中可能涉及社会变迁与人际疏离,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沉重。
《清平乐 送别》是一首充满感伤的送别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开篇“泪痕如线”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眼泪留下的痕迹,暗示着离别的苦楚。随着词意的发展,诗人以“万福郎前声一唤”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情感的波动在“那不柔肠寸断”中达到了高潮,展现了内心的纠结与痛楚。
“征帆恰遇长风”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象征着离别的迫在眉睫,瞬间的分别让人倍感伤感。最后以“恨不将身化石,填他江上青峰”做结,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留恋,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化作石头,永远留在那片青峰之间,不再分离。整首词通过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出一种既悲伤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深切感慨,表现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脆弱与无奈,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与难以割舍的牵挂。
“泪痕如线”中的“线”比喻什么?
“万福郎前声一唤”中“万福郎”指的是?
诗中“恨不将身化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赠汪伦》与《清平乐 送别》都是表达离别情感的作品,但《赠汪伦》更侧重于友情,而《清平乐 送别》则更显柔情与细腻。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