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9:24
自题小像
作者: 沈周 〔明代〕
七十四年,我未识我。
丹青一面,是否莫果。
傍观曰真,我随可可。
以真生假,唐临橘颗。
以假即真,物化虫羸。
真假杂揉,奚较琐琐。
但感白须,长者半坠。
颧卢黡层,颐瘦摺亸。
呜呼老矣,岁月既夥。
茂松清泉,行歌笑坐。
逍遥天地,一拙自荷。
在我七十四岁的时候,我竟然还不认识自己。
这幅画能否真的描绘出我呢?
旁观的人说是真,我也随便应付。
以真之物生出假象,仿佛唐朝的橘子。
以假之物即是真,犹如物质化的虫子虚弱。
真假混杂在一起,何必较真细节呢?
只感到白发苍苍,年长者已沉沦。
颧骨高耸,脸颊萎缩,岁月摧残。
唉,老了,岁月已经很多。
在茂盛的松树和清澈的泉水旁,
我悠然行歌,欢笑坐着。
逍遥于天地之间,任凭我拙笨的身影自负。
沈周(1427-1509),字尔昌,号石庵,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著称。沈周的诗词多与自然和人生哲理相关,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自题小像》创作于沈周晚年,反映了他对年龄与自我的思考。这首诗既是对自己容貌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的无奈。
《自题小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沈周以自画像为契机,深入探讨了年龄、真实与虚假、生命的意义等主题。开篇即以“七十四年,我未识我”引入,透露出诗人对自我的迷茫与困惑,反映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接着诗人对“丹青一面”的思考,质疑画作是否真实地再现了自我,展现了他对真实与假象之间的思索。
在“真假杂揉,奚较琐琐”中,沈周表达了对生活中真实与虚假交织的接受态度,强调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不必过于计较细节。紧接着,诗人以身体的变化、白须苍苍的形象,感慨岁月的流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而在最后几句中,沈周转向自然,描绘了自己在松树和泉水旁的逍遥生活,体现出一种超然与自在的心态。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给整首诗带来了温暖的结尾,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存感受,映射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展现了沈周在艺术与生活间的平衡。
七十四年,我未识我。
年龄的叹息,表达了自我认知的迷茫。
丹青一面,是否莫果。
质疑画作是否真实地呈现出自我的样貌。
傍观曰真,我随可可。
旁观者的评价与诗人的随意应对。
以真生假,唐临橘颗。
通过真实的事物产生虚假的感觉,暗喻生活的复杂。
以假即真,物化虫羸。
以虚假事物当作真实,反映了事物的脆弱性。
真假杂揉,奚较琐琐。
真假交织,强调生活的复杂性,让人不必过于较真。
但感白须,长者半坠。
通过身体的变化,感慨岁月的无情。
颧卢黡层,颐瘦摺亸。
描述自己脸部的变化,反映衰老的迹象。
呜呼老矣,岁月既夥。
对老年的感叹,显示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茂松清泉,行歌笑坐。
在自然中悠然自得,展现生活的乐趣。
逍遥天地,一拙自荷。
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表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时间和自我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洒脱态度。通过对真假、老去的探讨,沈周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沈周的年龄在诗中是几岁?
A. 60
B. 74
C. 80
诗中提到的“丹青”主要指什么?
A. 水墨画
B. 绘画颜料
C. 诗歌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态度是?
A. 愤怒
B. 无奈但乐观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