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0:32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作者: 张籍
越地缯纱纹样新,
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
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
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
海上东风又一春。
这首诗的意思是:
越地的丝绸花纹新颖美丽,远道而来的绫素是学曹的朋友寄来的。便让我把它裁剪成时令的衣服,顿时感到光荣和喜悦,仿佛身体的病痛都消失了。应该理解,这位官员也同样被闲置,但他却能独自高兴,给我更多的祝贺。可是相隔三千里,无法相见,海上的东风又送来了一个春天。
张籍,唐代诗人,字舍人,曾任职于中央官府,作品多以讽刺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且富有音乐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诗中提及的绫素不仅是物质的寄送,更是情谊的象征。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绫素的美丽,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写绫素的美丽与珍贵,反映出作者对友人寄来的礼物的珍视,同时也体现出越地丝绸的工艺之美。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因收到礼物而感到的光荣与愉悦,这种感觉甚至使他忘却了身体的病痛,显示了友情的力量。诗中提到的“同弃置”暗示了彼此的处境,尽管身处困境,友人却能互相祝贺,这种情感让人倍感温暖。
最后两句将友情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尽管相隔千里,但春天的东风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寓意着友谊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绫素的寄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逆境中互相支持的情感,表现了友谊的珍贵与人情的温暖。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是谁写的?
A. 李白
B. 张籍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越地”代表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情感
C. 一种花
D. 一种动物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