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5:57
《胡子坑》
作者:舒頔 〔元代〕
两仪未判眹不平,巨凸突兀潜幽灵。
毓秀朵奇挺峭拔,攒峰列壑争伶俜。
枯槎著藓半身碧,老石迸土千螺青。
天净森铓列画戟,云开大鄣横青屏。
临深架木侧足度,飞瀑洒面洗耳听。
已有仙人浴丹室,宁无烈士摩厓铭。
玄猿不惊籁寂寂,白鹤下舞花冥冥。
便欲临风蜕凡骨,来兹绝粒餐仙苓。
尚闻好事薙荒秽,直上绝顶峨新亭。
茗椀先春煮碧涧,蓬窗酿腊酾银瓶。
素衣何必待三聘,白首尚可穷一经。
空谷时闻尚书履,疏林夜仰处士星。
时乖狼虎集妖孽,地阔魑魅行真形。
避世何烦慕清致,忧时且复逃膻腥。
鄙哉时俗自污浊,喜甚涧谷长清泠。
祇恐愚公易轻徙,玉皇敕命守六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尚未分明的自然境界,巨大的山峰突兀而立,隐秘而幽深的灵气潜藏其中。山中奇特的花朵和秀丽的山峰争奇斗艳,枯树上长满青苔,老石迸出泥土,显得生机勃勃。天空清朗,山林中树木如戟,高耸入云,云层散开,形成一幅青色的屏风。站在悬崖边上,俯身望去,飞流的瀑布洒落在脸上,耳边传来水声如洗。这里早有仙人沐浴于丹房,难道没有烈士的铭文吗?黑猿在静谧中不惊,而白鹤在花间翩翩起舞。我想在风中脱去凡人的躯体,来到这里品尝仙草,不再受尘世的侵扰。听闻好事者除去荒秽之地,直上绝顶的新亭。茶杯在春天煮着碧涧,窗外蓬松的窗子里酿着美酒。素衣不必等待三次的聘礼,白发之人也能穷尽一部经典。空谷中时常听到尚书的走履声,疏林中夜晚仰望处士的星辰。时运不济,狼虎聚集妖孽,广阔的土地上魑魅显现真身。避世何必羡慕清幽之境,忧虑时局,只想逃离腥膻之气。鄙视那些自污浊的时俗,喜爱涧谷间的清澈。只怕愚公轻易迁徙,玉皇的命令守护着六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舒頔(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于一体。
创作背景:
《胡子坑》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借自然山水表达对世俗的反思与逃避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胡子坑》是一首极具山水意象的诗,舒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幽的自然境界,诗中渗透着对世俗的鄙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从“巨凸突兀”的山峰到“飞瀑洒面”的清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山水世界。尤其是“已有仙人浴丹室”,将超脱的意境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相对比,彰显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外,诗中“便欲临风蜕凡骨”一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与灵性的愿望。诗的后半部分则用“时乖狼虎集妖孽”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迷惘,显露出诗人对当时世态的无奈与忧虑。
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哲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又超脱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崇尚,以及对现实社会污浊的厌恶,体现出一种追求清净与自由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巨凸突兀”主要形容什么?
“白鹤下舞”中的“白鹤”象征什么?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