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时间: 2025-05-07 08:31:04

诗句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

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04

诗词名称: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白话文翻译:

王氏世代尊贵,门第高雅,栖息在风雅之地。
传递心意,交流思想,感悟到有形的事物,
秉持着道德,游历于无尽的天地之间。
学问深邃,独特于众流,
道理巧妙,三种语言却能相通。
书法在墨迹中无与伦比,
词章在文学中被称为杰出者。
白屋之中,隐居的魏主,
苍生都寄望于谢公。
只因一纸贤良的诏书,
便前往承明宫拜谒。
补衮衣望望而不可及,
尊崇的儒士之位尚未充实。
在七门里辞官,回归到一丘之中。
曾经沾染长者的德泽,
微言细语私下传递着通达之道。
我行走在会稽郡,路途向广陵东去。
事物已成往事,皆怀疑淮海的空荡。


注释:

  • 王氏贵先宗:王氏家族的祖先非常显贵。
  • 衡门:指高雅的门第。
  • 传心晤有物:传递心意,交流思想。
  • 秉化游无穷:遵循道德,游历无尽的世界。
  • 九流:指各类学派。
  • 三语:可能指三种学问。
  • 白屋:指隐居的生活。
  • 苍生:百姓,民众。
  • 承明宫:唐朝的一个宫殿。
  • 补衮:补上朝服的衮衣。
  • 七门里:辞官后隐居的地方。
  • 微言:微妙的言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七秘书监去世之后,诗人表达了对王七的惋惜和对昔日友好的追忆,同时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对王七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王七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士,不仅在学问上独具一格,也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高尚的品格。诗人通过对王七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美,同时也透出对他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将隐居生活与显赫地位相对比,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尤其是最后几句,表现出人事已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叹息。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氏的高贵家族背景。
  2. 传达心意与思想交流的场景。
  3. 讲述道德的延续与无穷的追求。
  4. 学问的独特与相互关联。
  5. 书法的卓越与文学的声誉。
  6. 白屋隐士的形象与百姓的期望。
  7. 受命于贤良之诏,前往拜谒。
  8. 对于补衮衣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9. 辞官后的归隐生活。
  10. 对长者德泽的感慨与微言的传递。
  11. 行走的旅途与对逝去事物的疑问。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显赫与隐居的对比,突出理想的追求。
  • 比喻:如“白屋”代表隐者的清高。
  • 排比:多次使用短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王七的追思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氏:象征着显赫与才华。
  • 白屋:隐士生活的象征,表现出追求清高的志向。
  • 苍生:代表着普通百姓,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 承明宫: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氏家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隐士生活
    • B. 显赫与才华
    • C. 乡村生活
      答案:B
  2. 诗人对王七的追忆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惋惜
    • C. 忽略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白屋”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隐士生活
    • C.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宋之问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个人理想,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描绘,而宋之问则更偏向于对理想的追忆与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上元雪 巫山庙 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迟往泉店杀麦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 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上元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唐相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陶侃之僻 三四五 贞丽 正声 晴云秋月 户字头的字 席不暇暖 亠字旁的字 干累 耳刀旁的字 弊结尾的成语 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各打五十大板 釆字旁的字 畸流逸客 晋阳之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