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29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二十世的统治者们确实不善于治国。就像沐猴披上了华丽的冠带,虽然懂得一点小道理,却妄图强权。统治者犹豫不决,不敢果断行动,反而在狩猎中抓住了君王。白虹横贯日头,预示着灾难已经降临。叛臣掌握了国家大权,残忍地杀死了君主,灭掉了整个朝代。帝国的基业被荡覆,祖宗的庙宇也被焚烧。人们被迫迁移,痛哭着离去。遥望洛城的城郭,微子(微子启)为其哀伤。
作者介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其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诗词成就著称。曹操在历史上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豪情壮志和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政治局势,曹操在这个时期感受到国家分裂和权臣专权带来的危机,借此诗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薤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它通过对汉朝二十代皇帝的不满,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深刻批判。诗中“沐猴而冠带”这一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那些外表光鲜却无能的统治者,显示出曹操对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同时,诗中对“贼臣持国柄”的描述,揭示了权臣的专权如何导致国家的灭亡。全诗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痛心,更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和悲哀。诗的最后两句“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用微子启的形象作为哀悼的象征,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悲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统治者无能和权臣专权的批判,表现了曹操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展现了历史的悲剧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沐猴而冠带”中的“沐猴”比喻的是:
A. 聪明的人
B. 外表光鲜却无能的人
C. 冒险者
“白虹为贯日”象征什么?
A. 繁荣昌盛
B. 灾难将至
C. 和平安宁
诗中提到的“贼臣”是指:
A. 忠臣
B. 叛逆的臣子
C. 外交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