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27:41
喜雨得城字
作者: 秦观 〔宋代〕
阴阳有常职,代御不可并。
一气或错缪,愆伏相寇兵。
惟时四月交,南国厌久晴。
风师挟帝令,呼号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
黄尘暗如雾,掩彼日月明。
帝眷一昔回,旱议沮莫行。
番然需膏泽,夜半来雨声。
黎明纵遐眺,沟浍各已盈。
青秧散广亩,白水涵孤城。
耕夫欣有托,水鸟飞且鸣。
乃知化工妙,悠然信难名。
行矣耘我穑,岁终伫坻京。
这首诗描述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强调了雨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南方在四月的时节,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雨水。风神携着帝王的命令,呼唤着云朵前来;然而云神却因惧怕而不敢争斗。雨神则在晨昏之间不断滋润大地,干旱的日子终于结束,雨水如期而至。清晨时分,农田的沟渠已经满溢,青秧在田野中生长,白水环绕着孤城。农夫们因有了水源而感到欣慰,水鸟也在此时欢快地歌唱。在这场及时雨中,诗人感叹自然的奇妙与不可思议,决心继续耕作,期待丰收的到来。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淳夫,北宋著名词人,与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并称。他的作品风格婉约,情感细腻,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这首诗创作于南方地区,正值春末夏初之际,天气干旱对农作物造成影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变化,表达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期待。
《喜雨得城字》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展现了秦观对气候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农作物生长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对阴阳、风、云、雨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尤其在四月交替时节,南国的干旱与雨水的来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雨水对生命的重要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农田景象,青秧生长、沟渠满盈,生动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的风师和雨师,增强了自然力量的形象感;同时,黄尘暗如雾的描写则传达了干旱带来的沉闷气氛。整体而言,诗歌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待。
整首诗表达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尤其是雨水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对雨水的渴望,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待,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四月交替,南国厌久晴是指什么?
“风师挟帝令”中的“帝”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尘暗如雾”说明了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