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1:1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1:18:54
原文展示:
精神洞元化,白日升高旻。
俯仰凌倒景,龙行逸如神。
半道过紫府,弭节聊逡巡。
金床设宝几,璀璨明月珍。
仙者二三子,眷然骨肉亲。
饮我霞石杯,放杯恍如春。
遂朝玉虚上,冠剑班列真。
无端拜失仪,放弃令自新。
云霄难遽返,下土多埃尘。
淮南守天庖,嗟我复何人。
白话文翻译:
整个精神自在地变化,阳光高悬于天。
俯首仰望,景色尽收眼底,龙行于天,神采飞扬。
途中经过紫府,轻松地徘徊游玩。
金色的桌子上摆满了宝物,明亮的月光如珍珠般璀璨。
仙人们二三人,亲如骨肉,相互眷恋。
喝着我那霞彩石制的酒杯,杯中流光溢彩,仿佛春天的气息。
于是我朝着玉虚之境而上,佩剑如列阵般整齐。
无意中拜失了礼仪,放下了往日的束缚,重新开始。
在云霄之上难以迅速返回,地面上满是尘埃。
淮南的守卫者在天上的厨房,唉,我将再归何处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其作品常反映个人理想与人生经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中透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人间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开头便描绘了一种超脱的精神状态,结合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诗中多次提及“仙者”,反映了苏轼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他对人世间烦恼的逃避。
“金床设宝几,璀璨明月珍”一句不仅描写了诗人所向往的仙境,也暗示了人间的富贵与奢华。随后的“饮我霞石杯,放杯恍如春”则展现了与自然合一的和谐美感,仿佛在尽情享受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最后几句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归属和自我的思考。
整首诗风格洒脱,意象丰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又不乏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哲理的思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府”指的是什么?
诗中“饮我霞石杯”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苏轼的诗风格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