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9:58
晓钟搥动巨鳌䟫,枕上春雷一夜轰。
应是金鳞三十六,化龙头角逞峥嵘。
清晨的钟声敲响了巨大的潮水,像是春雷一夜间轰鸣。
应该是那三十六条金鳞鱼,化身为龙,显露出它的光辉和气概。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富有哲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具有较强的意象和个性化的表达。
此诗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写清晨的钟声和春雷,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在新生之际的激动与期待。
这首诗以清晨的钟声与春雷开篇,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心交融的氛围。诗人将晨钟与潮水联结,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运动。春雷一声,象征着万物复苏,给人以希望与力量。而后半部分提到的金鳞变龙,则从自然现象上升到生命的哲学,表明每个生命都具备潜力与可能。诗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在春天这一生命复苏的时刻,向往成功与理想的美好愿景。
诗中“晓钟”指的是什么?
“金鳞三十六”象征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可以将华岳的《矮斋杂咏 江涛》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华岳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自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