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

时间: 2025-07-30 06:00:35

诗句

幽禽啧啧语朝阳,细绿骎骎入女桑。

天上深宫调玉烛,人间和气应勾芒。

赤眉青犊终何在,白马黄巾莫漫狂。

将帅如林须发踪,太平功业望萧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6:00:35

原文展示:

幽禽啧啧语朝阳,
细绿骎骎入女桑。
天上深宫调玉烛,
人间和气应勾芒。
赤眉青犊终何在,
白马黄巾莫漫狂。
将帅如林须发踪,
太平功业望萧张。

白话文翻译:

清晨,幽静的鸟儿啧啧地叫着,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上,细嫩的绿叶在女桑树下摇曳。天上,深宫里传来调和的乐声,仿佛是点亮了玉烛;而人间的和气也应时而生,像勾芒一样。赤眉和青犊究竟在哪里呢?白马和黄巾又何必胡乱狂妄?将帅如同森林般密集,须发斑白却依然有作为,太平盛世的功业盼望能够有所成就。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禽:指安静的鸟儿。
  • 骎骎:形容细小而灵活的样子。
  • 女桑:一种桑树,常用于养蚕。
  • 深宫:古代宫殿,指皇宫。
  • 玉烛:古代用以照明的蜡烛,象征光明和希望。
  • 勾芒:指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 赤眉、青犊:古代的军团,象征动荡与无序。
  • 白马、黄巾:指汉末时期的黄巾军,象征乱世。
  • 将帅如林:形容将领众多。
  • 萧张:形容盛大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赤眉与青犊:指的是历史上的赤眉军和青犊军,这些部队的动荡象征着战乱。
  • 白马与黄巾:提及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反映了对动乱时代的回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初期,正值国家刚刚经历了战乱,社会逐渐恢复安定。刘基借助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忧虑。开篇以“幽禽啧啧语朝阳”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细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通过“天上深宫调玉烛,人间和气应勾芒”两句,突显了人间与天上和谐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然而,诗中随即转向历史,提及“赤眉青犊终何在,白马黄巾莫漫狂”,通过对历史动乱的追忆,表现出对现实的不安与警惕,暗示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最后两句“将帅如林须发踪,太平功业望萧张”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希望能够在众多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复杂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禽啧啧语朝阳”:幽静的鸟儿在晨光中欢快地叫唤,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细绿骎骎入女桑”:细嫩的绿叶在桑树间摇曳,象征着春天的欣欣向荣。
  • “天上深宫调玉烛”:天上的深宫里传来美妙的音乐,仿佛在点亮希望的蜡烛。
  • “人间和气应勾芒”:人间也因春天的到来而洋溢着和谐的气息。
  • “赤眉青犊终何在”:反思历史动乱,问及那些历史上的军队现状如何。
  • “白马黄巾莫漫狂”:提醒后人要警惕历史的重复,不要沉迷于狂妄之中。
  • “将帅如林须发踪”:描绘将领众多,尽管年纪已大,但仍然有作为。
  • “太平功业望萧张”:寄望于未来的太平盛世能够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将帅比作树林,形象生动。
  • 对仗:如“赤眉青犊”和“白马黄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啧啧语”形容鸟语,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春天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历史动荡的反思,寄托了对未来太平盛世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禽:象征宁静自然,暗示内心的平和。
  • 朝阳: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细绿: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深宫与玉烛:象征着权力与光明。
  • 赤眉、青犊:象征历史的动荡与不安。
  • 白马、黄巾:象征着历史的教训与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禽”指的是什么? A) 昆虫
    B) 鸟
    C) 鱼
    D) 动物

  2. “赤眉青犊”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和平
    B) 战乱
    C) 自然
    D) 富贵

  3. 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A) 朝阳、细绿
    B) 赤眉、黄巾
    C) 深宫、玉烛
    D) 将帅、太平

答案:

  1. B) 鸟
  2. B) 战乱
  3. A) 朝阳、细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刘基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未来的期盼,而王之涣则更加突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周子及盬簿挽诗二首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一 至後睡觉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露坐戏嘲星月 发杨港渡入交石夹四首 残雪 春晚往永和 过五里迳三首 宿小沙溪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捉发 对床夜语 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作邑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贝锦萋菲 鬥字旁的字 漏网之鱼 彑字旁的字 梓材 未易之才 甘字旁的字 东走西顾 反犬旁的字 家贼难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