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2:28
九日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起瞻宇宙尚阴霾,
杖策篱东一散怀。
发少可堪乌帽落,
樽空凝望白衣来。
插萸兄弟悲终鲜,
把菊先生唤不回。
犹倚栏杆搔雪鬓,
老无脚力更登台。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情景。诗人仰望宇宙,心情沉重,犹如阴霾笼罩。独自一人,撑着拐杖,散步到篱笆旁,感到无比惆怅。年纪渐长,头发稀少,乌帽落下,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酒杯空空,凝视着远方,期待着白衣的来访,仿佛在期盼已故的友人。插上菊花,兄弟们的哀伤依旧鲜明,呼唤着已经无法回来的老师。尽管倚靠着栏杆,搔弄着白发,年老的我已无力再登高台。
刘克庄(1187-1269),字季玉,号梦阮,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节日,寄托了人们对长寿的期盼和对亲友的怀念。同时,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已故友人的思念。
《九日》是刘克庄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友离散的深切感怀。开头两句“起瞻宇宙尚阴霾,杖策篱东一散怀”以仰望宇宙的方式引入,首先传达出一种沉重的心情。诗人通过拄杖散步的动作,表现出他孤独的状态,暗示着年岁已高,身体的羸弱。接下来的“发少可堪乌帽落”不仅表明了诗人因年老而发少的现实,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在诗中,白衣的意象引发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在重阳节这一传统的节日中,兄弟之间的感情更加凸显。插萸的动作和呼唤菊先生的无奈,深刻展现了对友人的追忆与哀伤。最后两句“犹倚栏杆搔雪鬓,老无脚力更登台”则是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力感的真实写照,表现出他即使身心疲惫,仍不愿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亲友离散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诗人用什么来表现自己年老的感受?
A. 头发稀少
B. 眼睛昏花
C. 行动不便
诗中提到的“白衣”指的是?
A. 家人
B. 老师或朋友
C.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