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9:03
哭常权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曾佐下风山县里,长官贵重若神明。
行香野寺徐方至,白事琴堂久始迎。
远递无书悲契阔,老襟有泪怆生平。
郎君如玉闻先夭,谁护丹旌问去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常权的深切怀念。曾经在风山县里共事时,他如同神明一般受人尊重。如今,我缓缓走到野寺,感受到白事琴堂的悲凉气氛。远方的信件未曾送到,心中悲痛契阔,泪水湿润了我的衣襟。郎君如玉般的才华早逝,谁来护送那丹青的旗帜,询问他去向的旅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天游,宋代诗人,元丰年间人。其诗风清新高远,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常权去世之后,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切的怀念与哀痛。常权是诗人的挚友,二人曾在政治上共事,深厚的友情使得诗人在其逝世时感到无比的悲伤。
《哭常权》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念的悼亡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提到“曾佐下风山县里,长官贵重若神明”,这不仅回忆了与常权共事的美好时光,也暗示了他在世时的威望与地位。接着,诗人以“行香野寺徐方至”引入了哀悼的场景,白事琴堂的描写则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氛围。
“远递无书悲契阔”,表达了信息的闭塞与情感的距离,使人感受到对逝者无法再沟通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联“郎君如玉闻先夭,谁护丹旌问去程”,更是将对常权的惋惜推向高潮,强调了其才华与早逝的对比,留下了对未来的思考与疑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哀伤,也反映了社会对生命有限与友谊珍贵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深厚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常权的深切怀念与惋惜,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友情的珍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刘克庄的《哭常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白事”指的是什么?
“郎君如玉闻先夭”中的“如玉”用来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