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02:57
东家万金产,西家百屋钱。
锢以铁门限,自比长城坚。
须臾一转首,后人不能传。
却观存与者,非帑非联阡。
巍然一高阁,阅世而弗迁。
问君何能尔,但指方寸田。
东边的家里有万金的财富,西边的家里有百间房屋与金钱。
他们用铁门来锁住财产,自我比喻为坚固的长城。
然而转眼之间,后人却无法继承这些财富。
再看看那些存在的东西,并非是金银财宝,也不是田地的界限。
巍峨耸立的一座高阁,经历了世事却始终屹立不动。
我问你是如何做到的,只是指着那方寸之地的田地。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笔。杨维桢在元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以其对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而闻名。
《存与篇》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经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比财富与存在的深刻思考,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强调了精神与智慧的重要性。
《存与篇》通过对比财产和精神世界,揭示了财富的虚幻与存在的真实。诗的开头便以“东家万金产,西家百屋钱”引入,描绘了物质财富的丰厚,但随即转向对财富的质疑。诗人认为,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却无法真正带走这些财富。而“须臾一转首,后人不能传”则揭示了财富的短暂性,强调了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以“存与者”作为转折,指出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财富,而是精神和智慧的积累。最后用“问君何能尔,但指方寸田”来总结,强调生活的简单与真实,提醒人们应回归内心,关注那些永恒的存在。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出诗人对财富与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与财富的关系,强调精神存在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富的质疑,诗人引导我们关注内心的真实与简单,倡导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存与篇》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方寸田”象征什么?
诗中所说“后人不能传”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