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7:41
荔枝香近
屈大均
入手离离如火,成暖玉。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
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
消受长忧无福。
这首诗描写了荔枝的美味和丰富的色泽。荔枝的果实鲜红如火,手中握住时犹如温暖的玉石。树上挂满了荔枝,宛如烧天的红焰,成熟的果实像砂做的芙蓉花一样诱人。盘子中浇上凉爽的泉水,果实也沐浴在鲛绡的轻柔中。那滑腻的果肉就像昭仪的肌肤,巧妙地避免了与肉类的接触。谁能比得上增城出产的荔枝呢?果实遍体鲜红,微微挂着一条官绿的枝条。刚解开衣衫,纤细的玉指却又不敢轻易触碰。最终,只能消受这长久的忧愁,却没有福气享受。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0-1640),明代诗人、学者,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荔枝丰收季节,诗人通过描写荔枝的美味和外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这首《荔枝香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色泽、形态和口感,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美味水果的赞美。首联通过“离离如火,成暖玉”开篇,便将荔枝的火红色和温润的质感相结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着,诗人用“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描绘出荔枝丰收的场面,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一片片挂满树枝的果实,令人垂涎欲滴。
诗中“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一句,令人联想到荔枝的果肉细腻、鲜嫩,像古代宫女的肌肤一样光滑,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追求。尤为可贵的是,诗人在赞美荔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表明自己无法尽情享受这份美好,最终以“消受长忧无福”收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悦中透出一丝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反映出诗人在享受美好生活时的忧愁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荔枝在诗中被比作哪种物品?
诗中提到的“增城”是什么?
诗人对荔枝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荔枝香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展现了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多表现的是对酒的欢愉与孤独感,而屈大均则是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前者偏向于豪放,后者则更显细腻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