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56
消受馀寒,春裘徙倚东阑树。
故园陈约旧东风,谁换新坯土。
过了禁烟百五,暗红销烛痕泪冱。
画屏孤望,一雨沧江,绿迷归路。
别久瑶华,哀弦怎与殷勤诉。
也拚倦眼不看花,花外莺还妒。
持谢红嫣翠舞,守鸾尘镜台早许。
鹃啼咫尺,莫误寻常,巷箫街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余寒,诗人倚靠在东边的树上,感受到寒意。故乡的旧约被春风唤醒,不知是谁换了新的土壤。在清明节过后,禁烟的日子已经过去,红色的蜡烛留下了泪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悲伤。孤独地望着画屏,春雨洒落在沧江,令人迷失了归路。离别已久的瑶华,哀伤的琴弦又如何与我细诉呢?即使疲倦的眼睛不去看花,花外的小黄莺还是心生妒忌。持谢红色的衣服,翩翩起舞,守着尘封的镜台早已许下诺言。近处的杜鹃在啼叫,不要误了寻常的日子,巷口的箫声和街上的鼓声交织。
谢觐虞(1885-1943),近代诗人,字子华,号澄庵,浙江人。谢觐虞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和现代诗的影响,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他的作品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烛影摇红 清明》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天,诗人借清明节的氛围,表达对故乡、往事的思念及对亲人的追忆。清明节作为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诗中提到了蜡烛、花等意象,表明了对生命和过往的感慨。
这首诗借清明时节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眷恋。开篇以“余寒”引入,既是对季节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寒冷与孤独。诗人倚靠在东阑树旁,似乎在思索着过往的点滴。故乡的“旧东风”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何人能换来新的土壤,体现了对故乡变化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暗红销烛痕泪冱”一句,蜡烛的残痕与泪水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哀伤。画屏的孤望和一场沧江的春雨,令人迷失归路,仿佛在暗示着人生路途的迷茫与无助。
诗中提到“瑶华”和“哀弦”,则将情感升华至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逝去爱情的哀伤。即使眼中疲倦,不愿再看花,花外的莺儿却因妒忌而发出鸣叫,暗示着即使身处于美景之中,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依旧无法消散。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蜡烛的余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纠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一特殊的时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孤独与哀伤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暗红销烛痕”象征什么?
“持谢红嫣翠舞”中的“持谢”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