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24
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
作者: 刘辰翁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
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
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
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
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
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
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明亮的月亮像冰一样清冷,乱云飞舞着向斜河飘去。我呼唤着小船,载着悠扬的箫声,眼前的风景依旧如昔。袅袅升起的思绪,不知何处去?听那酒杯前的呜呜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近几年来的潮水,远方的阴晴变化,和天色没有确切的凭据。来了客人秋风,离去时留下了金色的露珠。年轻人整夜吹奏胡笳,谁能料到归途无路。同样是江南的疲惫旅人,面对明月,与你一起歌舞。醉中不必再问,明年明月,我又身在何方。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子年中秋时节,诗人泛舟月下,感受到秋意浓厚,月光清冷,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哲思。
《烛影摇红》以明月为引,描绘了一幅中秋夜的美丽画面。开篇以“明月如冰”点出月亮的冷清,继而通过“乱云飞下斜河去”,展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诗人如同置身于这幅动态的画卷中。接下来,诗人呼唤小船,载着悠扬的箫声,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袅袅余怀何许”展现了诗人在月下的沉思,思绪如烟般缭绕,似乎在追寻失去的事物。随着“近年潮信,万里阴晴”,诗人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糅合在一起,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半部分,诗人提及“有客秋风”,强调了在这孤独的旅途中,留下的只有金盘般的露珠,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思乡的情感。年轻的胡笳声似乎在诉说着归家的渴望,却又无路可归,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辽阔,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月色与景象,融入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对青春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明月如冰”意指:
A. 月亮清冷
B. 月亮温暖
C. 月亮明亮
D. 月亮昏暗
诗中提到的“金盘露”象征:
A. 财富
B. 美好事物
C. 迷失
D.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