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21:52
一夜凄迷,兰釭垂穗啼清晓。
哀鸿偏向枕边多,莫漫惊秋早。
休唱琅玡大道。但凝断愁萝怨草。
宝筝空泣,月笙谁炙,弦孤梦老。
在凄迷的夜晚,兰香的灯下,细长的灯芯在晨曦中轻轻摇曳。
听到悲哀的鸿雁,偏偏在枕边多多出现,不要轻易惊扰这早秋的时节。
停止唱那琅玡山的古道,只是凝视那断裂的愁绪和怨恨的草丛。
宝筝发出孤独的哭泣,月下的笙声又有谁来吹奏,只剩下孤独的弦乐伴我梦境渐渐老去。
周岸登(公元1624年-约公元1690年),字士芳,号岫云,清代诗人,擅长律诗和词。其作品常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烛影摇红》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在秋冬交替时节的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首句“一夜凄迷,兰釭垂穗啼清晓”通过描写夜晚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凄美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周围的孤独与凄凉,进而引出了“哀鸿偏向枕边多”的意象,鸿雁的悲鸣恰似诗人内心的呐喊,令人心生怜惜。
接下来的“莫漫惊秋早”则是一种劝诫,诗人不希望外界的干扰打破这一份宁静与思索。而“休唱琅玡大道”则暗示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过去的美好之中,而应面对现实的苦涩。
最后几句描绘了孤独的乐器声,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在“月笙谁炙,弦孤梦老”中,诗人用乐器的孤独与梦的老去比喻自身的处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孤独的夜晚、悲鸣的鸿雁、以及凄凉的乐音,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孤独情绪,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兰釭”象征什么?
“宝筝空泣”中,宝筝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