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8:53
同李三月夜作
皇甫冉 〔唐代〕
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
处处砧声发,星河秋夜深。
霜风吹过,惊动了大雁,月光和露水照亮了稀疏的树林。
四处传来敲打布料的声音,星河在这秋夜显得格外深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皇甫冉是唐代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具体生平资料较为稀少,但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月明之夜,诗人和友人李某在一起吟咏,可能受到秋夜宁静与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同李三月夜作》是一首极具秋夜气息的诗作,透过几幅简约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首句“霜风惊度雁”以生动的意象引入,霜风的寒冷与大雁的迁徙象征着季节的变迁,暗含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到几分凄凉与惆怅。
接下来的“月露皓疏林”以月光和露水勾勒出秋夜的清冷与明亮,月光照耀着稀疏的树林,形成了宁静而深邃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感。这里的意象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引发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处处砧声发”则将场景拉回到人间,夜晚的砧声象征着人们在为生活而忙碌,展示了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和谐地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韵律。
最后一句“星河秋夜深”将全诗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星河的浩瀚与夜的深邃,使人感受到宇宙的辽阔和人生的渺小,诗人在此刻似乎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契合。整首诗在描绘秋夜美景的同时,融合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而悠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孤独、思乡和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霜风”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征?
“处处砧声发”描述了什么场景?
诗中的“星河”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