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7:23
玉貌仍同雪一般。桃红略减别时颜。任凭憔悴,也尽彀郎看。小影如魂当月坐,花间不信是人间。抱来才慰,真个未成烟。
她的美貌依旧如同雪一般洁白。桃花的红颜稍稍减退,似乎是离别时的容颜。即使她憔悴了,仍然能让郎君心疼。她的小影像灵魂一样在月下坐着,花间的人儿不相信这是人间。抱在怀里才稍感安慰,然而她的身影真的好像已化为烟雾。
易顺鼎(约1645-1715),字子明,号惟庵,清代诗人,工诗词,尤以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描绘自然景色,常用典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琴调相思引 十月十二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借此抒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作品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失去的痛惜。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爱与美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玉貌”和“桃红”的对比,突出女子的容貌之美,令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然而,随着“任凭憔悴”一句的出现,诗歌的情感转向,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忧愁和对爱的渴望。
接下来的意象描写,诗人以“月下的小影”和“花间的不信”表达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助,仿佛她的灵魂在月光下游荡,难以归属。最后一句“抱来才慰,真个未成烟”则是对情感的深刻领悟,虽然短暂的相聚带来了安慰,但爱情的无常使得这一切仿佛随风而逝,留下的是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清代文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具备了浓厚的抒情性和哲思性,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失去的惆怅展开,表现出一种美丽与脆弱并存的情感状态,令人感受到清代文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玉貌仍同雪一般”中的“玉”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红”象征什么?
诗歌最后一句“真个未成烟”表达的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