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4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2:20
沁园春
作者: 刘敏中 〔元代〕
石汝来前,号汝苍然,名之太初。
问太初而上,还能记否,苍然于此,为复何如。
偃蹇难亲,昂藏不已,无乃于予太简乎。
须臾便,唤一庭风雨,万窍号呼。
依稀似道狂夫。在一气何分我与渠。
但君才见我,奇形怪状,我先知子,冷淡清虚。
撑拄黄垆,庄严绣水,攘斥红尘力有余。
今何许,倚长风三叫,对此魁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山水之间的感悟与思索。诗中提到“石汝来前”,可以理解为在石头前与自然对话,称呼其为苍然,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广袤。接着,诗人追问苍然,反思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在面对自然的雄伟时,人显得渺小而无力,难以亲近高远的境界,诗人自省是否对自然的理解过于肤浅。
他感慨片刻之间,便能引来风雨,呼喊声响彻万窍,似乎在表达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和感应。诗中提到的“狂夫”象征着对自然的狂热与自由追求。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自我反思,承认自己在自然面前的奇形怪状,既感受到一丝孤独与冷淡,又有一种清虚的释然。
最后,诗人以“撑拄黄垆,庄严绣水”来描绘一种超然的态度,力图在红尘中保持一份清净并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以“倚长风三叫”来结束,展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的豪情。
作者介绍
刘敏中,元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沁园春》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反映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沁园春》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深入探讨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开篇以“石汝来前”引入,石头作为自然的象征,代表了永恒与坚固,诗人在此与之对话,开启了他的思索之旅。诗的中段,正是对“苍然”的深思,诗人通过“问太初而上”,表达了人对宇宙起源的追问,这种追问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探索,更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
在描写中,诗人将“偃蹇难亲”的状态与“昂藏不已”的境界对比,展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而“须臾便,唤一庭风雨”则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诗人通过声音的传递,强调人与自然的共鸣。
最后,诗人以“倚长风三叫”结束,展现了他与自然相融的心境,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豪情。在整首诗中,刘敏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使得诗歌不仅具有美感,更蕴含深邃的思想,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宇宙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沁园春》的作者是?
A. 杜甫
B. 刘敏中
C. 李白
D. 苏轼
诗中的“苍然”主要指什么?
A. 人的情感
B. 自然的伟大
C. 生活的琐碎
D. 历史的沉重
“倚长风三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孤独
C. 豪情与自由
D. 对人世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