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1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18:33
沁园春(挽徐元杰)
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
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
方哭南床,继伤右拨,死到先生事可知。
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
人心公论难欺。愿君父明明悟此机。
昔范阳,祸成新室,说著当年人噬脐。
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这首诗表达了对徐元杰的哀悼,诗人感慨万千,认为他是一位受冤屈的哲人,已然衰败。对纲常的疏漏感到惋惜,认为这是时代的悲哀。对于那些年长的典刑者,诗人尽力支持,却也无能为力。诗中提到的南床和右拨,都是对死者的追忆。伤心之处,诗人见到寒梅凋零,忍不住流下血泪。人心和公论是难以欺骗的,希望君主能够明察这其中的道理。回想范阳之事,悲剧成就了新室,提到当年人们的悔恨。最后,诗人感叹皇天保佑宋朝,这一切都无可改变。
国学生,生于宋代,具体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对才德之士的惋惜,风格上多有悲愤与同情之情。
这首诗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及对贤士的冤屈深表不满,借挽徐元杰之事,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控诉。
这首《沁园春(挽徐元杰)》以挽歌的形式表现了对亡者徐元杰的哀悼,同时也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诗中情感激昂,悲愤交加,体现了诗人对贤士遭受冤屈的痛心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诗人通过“哲人已萎”一语,直白地表达出对贤才遭受不公待遇的哀叹,显示出诗人对才德之士的尊重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通过对寒梅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痛与对时局的无奈,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消逝。诗尾的“愿君父明明悟此机”,则是一种呼吁,希望当权者能够明辨是非,认识到贤士的重要性及社会公正的必要。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哀悼之情愈加深刻,引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贤士的哀悼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诗人通过对徐元杰的追忆,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与愤懑,呼唤对人才的重视与公正。
诗中提到的“哲人已萎”是指什么?
“笑寒梅冷落”中的“寒梅”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