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5:23
一朵青山一朵愁。飞瀑泪争流。夕阳更作一天秋。谁忍上高楼。花已落,不须春。镜台交与流尘。玉颜难再是西秦。魂梦且教逐行云。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
一座青山带着一丝忧愁,飞流的瀑布如泪水般争相流淌。夕阳又把一天的景象染成秋色,谁能忍心登上高楼?花已经凋落,不必再期待春天的到来。镜子里映出的容颜被时光掩盖,往日的美丽难以再现。愿我的灵魂和梦境随行云而去。命运如此薄弱,古往今来也不过如此,徒然用湿罗巾抹泪。
屈大均(1605年-1685年),明末清初诗人,字子云,号清江,晚号白云山人,福建南安人。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此诗创作于屈大均晚年,正值时代动荡不安之际,个人生活的苦闷和对往昔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望远行》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青山”与“愁”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自然与情感的融合,仿佛青山本身也在为世事的无常而感到忧伤。接着,飞瀑的比喻增添了诗的动感,泪水与瀑布的交融,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夕阳染红了天空,象征着光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秋的萧瑟。 “谁忍上高楼”,则表现出诗人对高处孤独的感慨,仿佛高楼带来的不是壮丽的风景,而是更深的孤独与无奈。
在对美丽的追忆中,诗人用“镜台交与流尘”表达了对往日容颜的惋惜,岁月无情,流尘掩盖了曾经的美丽,令人感叹。最后,诗人以“命薄古如此”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抒发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抒情气息,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又悲伤的意境,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屈大均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充满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诗中“飞瀑泪争流”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镜台交与流尘”中的“流尘”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记忆 B. 过去的青春 C. 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生命的庆祝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