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

时间: 2025-05-07 06:36:36

诗句

楷正而端方,维颜之长。

轩昂而自善,维米之体。

多嗜而博爱,故能有其态。

略迹而取神,故不没其真。

是曰唐放生之碑。

作者书之,能者摹之。

江阴之王,畀我储之。

五御既调,又日驱之。

於虖后生,谁能如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6:36

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

原文展示:

楷正而端方,维颜之长。
轩昂而自善,维米之体。
多嗜而博爱,故能有其态。
略迹而取神,故不没其真。
是曰唐放生之碑。
作者书之,能者摹之。
江阴之王,畀我储之。
五御既调,又日驱之。
於虖后生,谁能如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颜真卿的书法,称其楷书笔划端正、形态严谨,体现了颜真卿的高尚品格;同时赞美米元章的书法风格,形容其具有气宇轩昂的气质和善于变化的特征。诗中提到,书法家因为对书法的热爱和广泛的包容,才能展现出独特的书法风格;因为能够抓住书法的神韵,所以不失真。诗中称这块碑是唐代放生池的碑,作者能书写它的人,正是具备能力的书法家。江阴的王氏将其珍藏,五位皇帝的调和与日月的更替,都在这幅作品中得以体现。对于后来的人来说,谁能与之相比呢?

注释:

  • :指书法的一种风格,楷书。
  • :表示“是”或者“即”。
  • 轩昂:形容气宇不凡,神态高昂。
  • 多嗜:指对书法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
  • 略迹而取神:指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形与神的结合。
  • 唐放生之碑:指唐代的一块碑,碑文由颜真卿所书,纪念放生池的建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6年-约1150年),字仲明,号静斋,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岳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书法技巧而闻名,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岳珂对颜真卿及米元章书法的欣赏与研究之时,旨在通过对这两位书法家的赞美,传达对书法艺术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提到的放生池碑,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颜真卿与米元章书法风格的对比,展现了两位书法家的个性与艺术魅力。诗中描绘了颜真卿的书法端庄、严谨,体现出其高贵的品德;而米元章的书法则更显气势磅礴、变化多端,反映出其博大的胸怀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两者各具特色,且均能在书法中抓住神韵,传递出真情实感。

诗中“略迹而取神,故不没其真”的表述,强调了书法创作中形与神的统一,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艺术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提出了对后生的期待,感叹在书法艺术领域中,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人实在不多,体现了对后世书法发展的殷切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楷正而端方,维颜之长。”:赞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端庄而规整。
    • “轩昂而自善,维米之体。”:赞美米元章的书法气势轩昂,具有独特的风格。
    • “多嗜而博爱,故能有其态。”:强调书法家的多样兴趣和包容性。
    • “略迹而取神,故不没其真。”:指出书法创作要把握神韵。
    • “是曰唐放生之碑。”:提到这块碑的历史背景。
    • “作者书之,能者摹之。”:称赞能书写此碑的人才。
    • “江阴之王,畀我储之。”:提到江阴王氏珍藏此碑。
    • “五御既调,又日驱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 “於虖后生,谁能如之。”:对后代书法家的期待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法风格比作人的气质,使人更易理解。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和结构上均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与传承,表达了对书法家人格魅力的崇敬,同时也对后世书法发展的期望。

意象分析:

  • 颜真卿:象征着书法的刚正与品格。
  • 米元章:象征着书法的创新与包容。
  • 放生池: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寓意着对生命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楷正而端方”指的是哪个书法家的风格?

    • A. 米元章
    • B. 颜真卿
    • C. 王羲之
  2. “略迹而取神”强调了书法创作的哪一要素?

    • A. 形态
    • B. 神韵
    • C. 速度
  3. 诗中提到的“唐放生之碑”是由谁书写的?

    • A. 米元章
    • B. 颜真卿
    • C. 岳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王羲之
  • 《自题小像》——米元章

诗词对比:

  • 《兰亭集序》《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两者均涉及书法艺术的赞美,但《兰亭集序》更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而《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则专注于书法家的人格与技艺。两者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书法史》
  • 《古诗文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槐树诗 咏蕙诗 定情诗 和刘梦得岁夜怀友 七老会诗(真年八十三) 句 其二 句 其一 南台沙合亭 赵真君岩 徐真君祠堂东西二室次许将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剽虏 牙字旁的字 抽刀断水 扁食 包含庥的词语有哪些 句婴 末姻 目字旁的字 神煞 日杒月减 没三没四 分丝析缕 折文旁的字 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殊开头的成语 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兼善天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