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4:22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
作者:欧阳修
钟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
瓠巴鱼自跃,此事见于书。
师旷尝一鼓,群鹤舞空虚。
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钟子(钟期)已经去世,伯牙(伯牙子)难道也已经去了吗?
绝了琴弦告别这个世间,知音从此再无。
瓠巴(古代的一种鱼)自如跃出水面,这个事情已在书中记载。
师旷曾经一鼓而鸣,群鹤在空中翩翩起舞。
我恐怕对于二三之辈的说法,他们的言语皆不准确。
如果不是这样,古今之人,愚笨与智慧差距已然悬殊。
为什么耳朵能听见的,却不如鸟与鱼的感受呢?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欧阳修晚年,时值政治风云变幻,作者在夜晚独自弹琴,感怀知音难觅,借以悼念钟期与伯牙的友谊,表达对音乐与人情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钟期与伯牙的追忆,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惋惜与思考。诗的前两句点出主题,表现了对已故知音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人通过“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的句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是多么的珍贵。后面用瓠巴鱼的跃出和师旷的鼓声,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进一步引申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最后,诗人对古今人智慧与愚昧的对比,反映了对人类情感深度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知音”这一主题,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情感,表达对失去知音的惋惜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钟子”指的是谁?
A. 伯牙
B. 钟期
C. 师旷
D. 欧阳修
诗中“绝弦谢世人”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与人告别
B. 断绝友谊
C. 失去知音
D. 追忆往事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人类的感知能力更强
B. 自然的感受更为真实
C. 人和动物没有区别
D. 音乐无法被理解
答案:1-B;2-C;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