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26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
作者:欧阳修
大弦声迟小弦促,十岁娇儿弹啄木。
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枯树腹。
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
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
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
啄木飞从何处来,花间叶底时丁丁。
林空山静啄愈响,行人举头飞鸟惊。
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弦索鸣。
繁声急节倾四坐,为尔饮尽黄金觥。
杨君好雅心不俗,太学官卑饭脱粟。
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
奇书古画不论价,盛以锦囊装玉轴。
披图掩卷有时倦,卧听琵琶仰看屋。
客来呼儿旋梳洗,满额花钿贴黄菊。
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颈缩。
宛陵诗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为娱,此儿此曲翁家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十岁的小孩正在弹奏乐器,音调高低不一。小孩专注地弹奏着,虽然不去啄食新生的树枝,却只在枯树上发出声响。在花木繁盛的园子里,阳光被遮蔽,老树高耸入云,深谷幽暗。虽然看不到啄木鸟,却能听到它的啄打声。春风和煦,百鸟齐鸣,山路崎岖行人艰难。啄木鸟飞来时从何处而来?在花间叶底发出清脆的啄声。山林宁静,啄木声愈加清晰,行人不由得仰头惊起飞鸟。小孩身材娇小,指尖灵活地拨动乐器,功曹的厅堂里弦乐声响起。乐声急促,倾动四周,为你一饮而尽黄金杯。杨君雅致的情趣不落俗套,太学的官职卑微,饭食如同脱粟。小孩穿着两幅青布裙,坐在三脚木床上调弹曲子。珍贵的书籍与古画不论价钱,都盛在锦囊中装饰玉轴。偶尔披图掩卷感到乏倦,卧听琵琶仰望屋顶。客人来时呼唤小儿旋即梳洗,额上贴满花钿,装点黄菊。虽然可爱,眉目秀丽,但无奈长久饥饿,头颈缩得很细。宛陵的诗翁请不要嘲讽他,人生自足就是娱乐,此儿此曲在你家是没有的。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亦在诗词、史学方面有很高造诣。
此诗写于宋代,诗人于刘功曹家与友人杨直讲相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与家人、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以及孩童的天真与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是一首充满生趣和细腻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首联以“大弦声迟小弦促”引入,描绘了孩童弹奏乐器的场景,音调的高低起伏仿佛是自然界的交响乐,生动而富有童趣。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啄木鸟的行为,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和生命的脆弱,特别是对新生事物的呵护与珍惜。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的“春风和暖百鸟语”更是让整个场景洋溢着生机,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孩童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和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透出孩子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如“无奈长饥头颈缩”。全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中细腻美好的感悟,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儿童纯真无邪的赞美,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乐趣。
诗中提到的“十岁娇儿”是指什么?
A. 一位老者
B. 一位小孩
C. 一位青年
“啄木不啄新生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新事物的破坏
B. 对新生事物的保护
C. 对自然的无视
诗中提到的“春风和暖百鸟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瑟
答案:
比较欧阳修的《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发现两者在展现生活乐趣的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豪放与人生的短暂,而欧阳修则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和对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