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陈元方候袁公》

时间: 2025-04-30 21:06:46

诗句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6:46

原文展示:

陈元方候袁公
作者:刘义庆 〔南北朝〕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白话文翻译:

陈元方在十一岁时,正在等待袁公。
袁公问他:“贤家君在太丘,远近都称赞他,他的治理方法是什么?”
元方回答:“老父在太丘,强者以德来安抚,弱者以仁来抚慰,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安居,久而久之就会更加敬重他。”
袁公说:“我曾经做过邺令,确实是这样治理的。不知道你家君是效法我,还是我在效法你家父亲?”
元方说:“周公和孔子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各自的活动和理念却如同一体。周公不曾向孔子请教,孔子也不曾向周公学习。”

注释:

  • 贤家君:贤良的家主。
  • 太丘:古地名,指代鲁国。
  • 绥之以德:用德行来安抚他人。
  • 抚之以仁:用仁爱来安抚他人。
  • 孤往者:我曾经。
  • 邺令:邺城的县令。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 孔子:孔丘,儒家创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义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主张文学应具备高雅和历史的深度。他的作品多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陈元方候袁公》是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社会动荡,士人多以文才自任,借以表明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此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对治国理政的不同看法,体现了对德治与仁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元方候袁公》通过一个简单的问答,探讨了治国的智慧与哲理。元方虽年幼,却展现了深厚的道德理念,强调以德治国、以仁爱对待民众。袁公的提问不仅是对元方的考察,更是对自己治政理念的反思,表明他在政治生涯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周公与孔子,既是历史人物的代表,也是文化象征,表明治理的智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环境而变化的。周公与孔子的关系体现了相互尊重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在当时的士人中尤为重要。

整首诗在简洁的对话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使人深思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启发人们在面对治国理政时应持有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元方年纪尚小,却表现出不凡的智慧,等候袁公来访,显示出对长者的尊重。

  2.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袁公询问元方的父亲治理的原则,反映出他对贤良治国的关注。

  3.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元方回答时,强调了德治与仁爱的原则,展现出他对父亲的理解与学习。

  4.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袁公借古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治理方式,探讨师承关系。

  5.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元方用周公与孔子的关系,说明治理的智慧可以独立而不必拘泥于师承。

  6.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强调历史上即使伟大人物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循着历史的不同路径前行。

修辞手法:

  • 对比:周公与孔子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智慧。
  • 对话:通过问答形式表现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 排比:用“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形成排比句,突出治理的原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智慧,强调德与仁的重要性,借历史人物表达个人的见解,展现出对理想治国之道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丘:象征着理想的治理之地。
  • 周公与孔子:文化与智慧的象征,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治国理念。

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周公和孔子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儒家文化的象征,反映出对德治与仁治的追求和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袁公问元方的父亲治理的原则是什么? A) 以武治国
    B) 以德与仁治国
    C) 以法治国

  2. 元方认为周公与孔子的关系如何? A) 孔子完全依赖周公
    B) 周公和孔子互相学习
    C) 各自独立,不拘泥于师承

答案:

  1. B) 以德与仁治国
  2. C) 各自独立,不拘泥于师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归园田居》相比,刘义庆的作品更加注重对话与哲理的探讨,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归隐的境界。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南北朝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义庆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吴叙浦 次韵刘子道机宜送酒 寄怀二十首 从萧君来茶二首 上饶道中 呈宜之兄八首 投曾原伯运使二首 乐岁歌 送赵成都五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延的词语有哪些 招风揽火 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羞愧满面 私衣 趙鲤 革凡登圣 矢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语挚情长 小字头的字 痛诬丑诋 陶情适性 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咒的词语有哪些 迸鼓 松髓 色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