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怀古二首》

时间: 2025-04-27 15:42:39

诗句

日密畏前境,渊明欣故园。

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

亦有床座好,但无车马喧。

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2:39

原文展示:

怀古二首

日密畏前境,渊明欣故园。
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
亦有床座好,但无车马喧。
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日密畏前境”,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渊明欣故园”则表现了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热爱。“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表现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尽管没有丰盛的食物,但仍能欣赏到盛开的菊花,显示出一丝乐观。“亦有床座好,但无车马喧”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虽然缺乏繁华的热闹,却更显得舒适。“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表达了对陪伴者的渴望,尤其是对纯真的孩童的期待。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饭不赐:意为没有丰盛的饭菜,也暗含对生活贫乏的感叹。
  • 菊犹存:指菊花依旧盛开,象征着诗人在艰难生活中仍然能找到欣慰与美好。
  • 床座好:指居所的安静和舒适。
  • 车马喧:指繁华的喧闹,强调宁静的生活环境。
  •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象征纯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以振兴国家,所作诗词以情感细腻、思想深邃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正值他政治生涯的巅峰期与晚年时光交错之际,诗中寄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怀古二首》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深情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感慨。全诗虽然看似平淡,却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开篇“日密畏前境”一句,运用了隐喻手法,既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他倍感沉重。而“渊明欣故园”则突显了对陶渊明那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生活贫乏,却能在自然中找到快乐,这种哲理的深度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智慧与豁达。最后两句则通过“稚子”的意象,传达出对陪伴和无忧无虑生活的渴望,流露出一种对简单、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社会环境与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密畏前境:白话意为“日子繁忙而对未来感到畏惧”,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2. 渊明欣故园:指陶渊明对故乡的欣喜,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那知饭不赐:意为“谁能知道我现在连饭都没有”,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4. 所喜菊犹存:尽管生活困苦,菊花依旧盛开,传递出一种乐观的心态。
  5. 亦有床座好:意味着即使没有繁华,生活环境依然舒适。
  6. 但无车马喧:强调宁静的生活环境,远离喧嚣。
  7. 谁为吾侍者:表达对陪伴者的渴望,尤其是对孩子的期待。
  8. 稚子候柴门:孩童在门口等待,象征着纯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了繁华与宁静,富有与贫乏,突显诗人的内心挣扎。
  • 隐喻:通过“菊花”象征生命的韧性与美好,传达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 拟人:表达了对孩童的期待,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王安石在面对社会现实的困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寄托了他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孤独而优雅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及其带来的忧虑。
  • 渊明:代表隐士生活的理想典范,象征追求简朴而真实的生活。
  • :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 床座:象征生活的安宁与舒适。
  • 车马:象征繁华的喧闹,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稚子:象征纯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怀古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战争的恐惧

  2. “渊明欣故园”中“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3. “所喜菊犹存”中“菊”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的韧性与美好
    C. 冷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王安石的《怀古二首》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的宁静与恬淡,而王安石则在对比中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失调名 其一 诉衷情令 其四 春词 诉衷情令 其一 春情 蝶恋花 金蕉叶 中峰 题洞虚观 瑞鹧鸪·融融十月小春天 步蟾宫·长庚星驭重来日 西江月·耐老花间的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伯祖母 黄字旁的字 择优录用 以义灭身 聿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人字头的字 剽略 莫斯为甚 岁在龙蚮 羊贪狼狠 夙兴夜寐 棵秆 汗流夹背 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