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0:28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後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边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28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後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边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这首诗中,作者王安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开头提到元和年间的伐蔡之战,感叹朝廷的声音不统一,难以成事。中丞遭遇盗贼攻击却侥幸生还,仿佛利剑在白昼中投向街道,显示了暴力的猖獗。作者描述了战乱带来的伤痛与困扰,誓言要消除纷争,恢复国家的安宁。
随后,诗中提到战争的惨烈,士兵在夜间被无情地杀死,连点火取暖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作者感慨当时的政治形势,诸侯割据,疆土不再完整,德宗末年战祸不断,宪皇初期众人对改革的怀疑,以及王师在征讨中的辛苦与焦虑。
诗的后半部分回顾历史,强调了忠诚与壮志的重要性,提到晋公的忠诚和昔日名将的伟业,思考是非成败与历史的辩论。最终,王安石表达了对贤良的推崇,期待将来能有更好的政治环境。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王安石深感改革的迫切性,以及对昔日战乱的反思,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未来的思考和希望。
王安石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全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开篇通过对“伐蔡”的描写,直接引入主题,感叹朝廷的不和谐与无能;接着,通过细腻的描绘战争的惨烈,表现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
王安石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利剑白日投天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暴力的普遍,而“空城竖子已可缚”则暗示了当时政治的混乱与无能。诗中不仅有对历史的反思,还有对未来的期望,表现了诗人对贤良政治的向往与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此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深刻解析,也有对现实的敏锐批判,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政治理想。
(逐句解析可继续。)
全诗围绕国家的危机、政治的混乱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变法的期望和对贤良政治的渴望,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切忧虑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伐蔡”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事件?
诗中提到的“中丞”指的是哪类官职?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答案:
王安石的《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与杜甫的《春望》均以国家动荡为背景,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期望,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