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琼华岛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8-12 10:05:59

诗句

玉树歌声绕北虚,朔风吹恨入南都。

六鳌不戴三山去,留与都人泣鼎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10:05:59

游琼华岛四首 其三

原文展示:

玉树歌声绕北虚,朔风吹恨入南都。
六鳌不戴三山去,留与都人泣鼎湖。

白话文翻译:

玉树的歌声在北方的天空回荡,
北风带着怨恨吹入南方的都城。
六鳌不再承载三山离去,
只留下都城的人们在鼎湖泪流满面。

注释:

  • 玉树:指的是美丽的树木,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北虚:北方的天空或空间。
  • 朔风:北风,通常带有凛冽的寒意。
  • 六鳌:传说中的六座山,象征着高大和巍峨。
  • 三山:指的是三座名山,通常代表着高耸入云的山脉。
  • 鼎湖:指的是鼎湖,可能与当地的水域有关,寓意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季然,号渔阳山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独特,情景交融,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游览琼华岛时,借岛上的景色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玉树歌声绕北虚”描绘了一个清幽而美丽的场景,这种美好却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朔风吹恨入南都”,将北风与怨恨结合,暗示着作者内心的苦闷与不平,仿佛是这冷风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不满。最后两句中的“六鳌不戴三山去”,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六鳌的离去意味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变化,只有留下的“都人泣鼎湖”更是深化了这种哀伤,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去后的无奈。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树歌声绕北虚: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玉树的歌声在空中回响,象征着美好与欢愉。
  2. 朔风吹恨入南都:北风带着怨恨之情,暗示着作者对南方的都城的不满或思念。
  3. 六鳌不戴三山去:六鳌离开三山,象征着一种失落,意味着高大与美好的事物不再。
  4. 留与都人泣鼎湖:都城的人们因失去而悲伤,泪水流淌,表达对美好的追忆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树的歌声比作美好的记忆,形象生动。
  • 拟人:北风带有“恨”的情感,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北虚”与“南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离别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体现了人对于失去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树:象征美好与纯洁。
  • 朔风:象征孤独与寒冷的情感。
  • 六鳌、三山:代表着巍峨与伟大的理想或境界。
  • 鼎湖:象征哀伤与怀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树歌声”中“玉树”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丑陋
    • C. 冷漠
  2. 诗中“六鳌”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 A. 离别
    • B. 高大
    • C. 悲伤
  3. “朔风吹恨”中“恨”是如何产生的?

    • A. 对自然的不满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社会的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恽的《游琼华岛四首》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涉及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王恽更侧重于离别的沉重感,而李白则多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李白的豪情。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乾道己丑守括,被召再过钓台,自和十年前小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题毕少董翻经图 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其三 樱桃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春晚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 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娴静 麻字旁的字 贞词 食字旁的字 起模画样 迫戚 埋头埋脑 譱祥 髟字旁的字 酒纠 包含绁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三牲五鼎 鼓吹喧阗 才高识远 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