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25
减字木兰花 丙辰冬日奉和孝威先生见赠
作者: 汤莱 〔清代〕
昔年闺阁。而今半是成萧索。
陡觉愁生。小立闲阶畏语人。
囊琴未束。好句忽传声戛玉。
且向凭栏。展读频惊风雨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如今生活的感慨。曾经在闺房中欢声笑语的时光,如今已然变得冷清。突然间愁绪涌上心头,我小心翼翼地站在闲暇的台阶上,生怕被他人听到内心的烦恼。琴囊尚未收起,优美的诗句在耳边回响,如同玉石碰撞的声音。此刻我倚靠栏杆,翻阅诗文,频频被风雨的寒冷所惊扰。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清代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观察,常见于古诗中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汤莱(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在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方面颇有造诣。他的诗风细腻,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作于丙辰年冬季,表达了作者在收到朋友赠诗后,内心的感慨与反思。正值寒冬,环境的凄冷与内心的孤独交织,使得诗人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这首《减字木兰花》是一首典雅而又含蓄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美好与今日的萧索,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惆怅与孤独感。开头两句“昔年闺阁。而今半是成萧索”,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在心境的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接下来的“陡觉愁生”,则是情感的升华,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
在音韵与节奏上,诗人运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尤其是“囊琴未束”、“好句忽传声戛玉”的描写,既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也反映了内心情感的复杂。这种强烈的音乐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与丰富。
最后一句“且向凭栏。展读频惊风雨寒”,不仅传达出诗人对诗书的热爱,也暗示了在寒冷的冬季,内心独处的孤寂与对外界自然的敏感。在这种自然的衬托下,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深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文化传统中对女性生活与艺术的重视。
“昔年闺阁”中的“闺阁”指的是什么?
“囊琴未束”中的“囊琴”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风雨寒”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