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 其二》

时间: 2025-07-26 19:13:08

诗句

无个事,蜡屐趁幽寻。

一径树交花二色,两村溪隔鸟同音。

和气此中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13:08

原文展示:

无个事,蜡屐趁幽寻。一径树交花二色,两村溪隔鸟同音。和气此中深。

白话文翻译:

这并没有什么事情,穿着木屐在幽静的地方漫步。一条小路上,树木交错,花色各异;两村之间,溪水相隔,鸟儿的鸣叫声却是一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气氛是如此的和谐而深厚。

注释:

  • 无个事:没有特别的事情,表明一种闲适的心态。
  • 蜡屐:一种传统的木质鞋,古代常用。
  • 趁幽寻:在幽静的环境中寻觅,表示一种悠闲的探索。
  • 一径:一条小路。
  • 树交花二色:树木交织,花有两种颜色,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
  • 两村溪隔鸟同音:两村之间有溪流相隔,但鸟叫的声音是一样的,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和气此中深:在这里,和谐的气氛非常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生于诗词兴盛的时代。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为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热衷于吟咏自然、陶冶情操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王策的《望江南 其二》采用了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木屐的声响与自然的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通过“一径树交花二色”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色彩与生机,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条小路上,感受花开树绿的愉悦。同时,“两村溪隔鸟同音”则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尽管有村庄的分隔,却依然能听到相同的鸟鸣,象征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最后一句“和气此中深”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深厚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个事:表达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2. 蜡屐趁幽寻:穿着木屐在幽静之处漫步,暗示寻觅与探索的乐趣。
  3. 一径树交花二色:描绘了小路两旁树木交错,花色各异的美丽景象。
  4. 两村溪隔鸟同音:强调了尽管村庄相隔,鸟鸣却是相似,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5. 和气此中深:总结出在这种环境中,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深厚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树交花二色”和“溪隔鸟同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蜡屐、树、花、溪、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在这种和谐中获得的内心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屐:象征着传统与乡愁。
  • :生命与繁荣的象征。
  • :美丽与短暂。
  • :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自由与和谐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望江南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策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蜡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衣服
    • B. 一种传统木鞋
    • C. 一种首饰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 A. 大海
    • B. 山川
    • C. 树木、花、溪、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策的《望江南 其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策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情景与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壮丽山水的崇拜与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月十二日河上口号 小乌稽 五日阻水牛马河 高阳台 芝姊去后,忽忽不乐,谱此寄之。 浪淘沙 丙辰九月十四夜,同素姊、实甫、紫荃两弟联句 虞美人 蟋蟀 采桑子 月夜忆素芝、娄东,次元韵 浣溪沙 题李静芳女史墨梅小影 金缕曲 重九忆亡妹掌珠 凤凰台上忆吹箫 题徐芍兰五月落梅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栋梁之材 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从堂 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满池娇 長字旁的字 屋如七星 凶札 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鼓而下 白骨再肉 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旷虚 乱人耳目 白字旁的字 哗世动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