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26
绍熙又见四番春,
春日春盘节物新。
独酌三杯愁对影,
例添一岁老催人。
菊芽冒土如争出,
柳色摇村已渐匀。
身是兰亭山下客,
未容逸少擅清真。
在绍熙年的这个春天,我再次迎来了四个春天。春日的盘子上,节令的食物显得格外新鲜。我独自斟酒,愁苦地对着自己的影子,岁月的流逝催促着我又老了一岁。菊花的嫩芽从土里冒出来,仿佛在争先恐后;村庄里的柳树颜色渐渐变得均匀。身在兰亭下做客,却不让我这位逸少(王羲之)独占清雅的境地。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与国难,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忧愁。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涉及家国情怀、个人理想与对人生的思考。
《立春》写于南宋绍熙年间,正值春天,陆游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复苏,借春天的景象表达个人的孤独和对岁月的感慨。
《立春》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与个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诗中开篇便提到“四番春”,这一意象不仅表明了春天的到来,更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与再生。春日的“春盘”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新生,但随之而来的“独酌三杯”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独自饮酒,面对自己的影子,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人生的无常,情感深邃而复杂。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菊芽和柳色的出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暗含着竞争与压力,仿佛在提醒诗人要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刻。最后两句提到“身是兰亭山下客”,将个人的孤独和对逸少(王羲之)的敬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春景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与思考,展现了陆游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对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对时间、生命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立春》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逸少”指的是谁?
“菊芽冒土如争出”这句中的“争出”意指: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陆游的《立春》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