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25:52
破砚尘封懒赋诗,
晚年才思觉衰迟。
耽书自笑已成癖,
煮字元来不疗饥。
风月满怀诗可写,
地霜侵鬓镜先知。
太公八十方荣遇,
把钓溪边更待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晚年时的感慨。他的砚台上积满了尘土,懒得再写诗;年纪大了,才思已经衰退。他沉迷于读书,自嘲成了书癖;写字也只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无法解饥。虽然心中充满了风月之情,可以写出诗歌;但鬓边的霜发却在镜子中揭示了他的衰老。就像太公在八十岁时仍能得到荣遇,他在溪边垂钓,静待时机。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尤其擅长描写晚年生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庚晚年,正值其人生的反思期,表达对衰老与创作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时光的独特理解。
黄庚的《和茅亦山先生杂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晚年抒怀之作。诗的开头以“破砚尘封懒赋诗”揭示了诗人创作的懒散与无奈,反映了他在晚年面对创作力衰退的无奈心情。诗中“耽书自笑已成癖”一语,鲜明地描绘了诗人沉迷阅读的现象,显示出他对文字的深厚热爱,却又带有一丝自嘲的意味,仿佛在说他已无法再以诗歌填补自己的内心空虚。
伴随着“风月满怀诗可写”的自我鼓励,诗人内心的诗情依然存在。然而“地霜侵鬓镜先知”则是对衰老无情的写照,时光的流逝在他的容颜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此背景下,诗人引入了太公的典故,借以表达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可以等待时机,体现了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示出黄庚作为一位成熟诗人的深邃哲理和对生命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晚年的衰老?
诗中提到的“太公”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