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12
初寒念边士
昨夜微霜著草斑,
胡云吹雁断天山。
几人列戍屯沙漠,
何处砧声度玉关。
落日风萧笳万户,
寒闺天尽月初弯。
可怜挟纩新恩重,
极目长缨奏凯还。
昨夜微霜覆盖了草地,
胡人的云彩带着雁阵飞过,断了天山的景致。
有多少人在沙漠中驻守,
又有谁在何处听到砧声传来,穿过玉关?
夕阳西下,风声萧瑟,笳声响彻万家,
寒闺中,天边的月亮刚刚初弯。
可怜那些带着新恩重的边士们,
远望长缨,奏凯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梁元柱,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性情豪放,诗风清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其作品多以边塞为题材,反映出对边地士兵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冬,时值边关战士们守卫国家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秋冬的寒冷和边境的孤独,表达对士兵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初寒念边士》是一首充满浓厚边塞情怀的古诗,诗人在初寒的季节里,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对边士的思念和关怀。首句“昨夜微霜著草斑”,以自然的寒霜映衬出边地的萧瑟,暗示着边境的艰苦环境。接着“胡云吹雁断天山”,描绘了边境的险恶形势,胡人来犯的威胁让人倍感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则让人更为感受到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几人列戍屯沙漠”,表达了边防驻守的人数之少,和他们所处的荒凉环境;“何处砧声度玉关”,则是进一步引申出对家乡的思念,砧声是故乡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乡愁。
“落日风萧笳万户”,夕阳西下,风声凄凄,笳声不断,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孤独的氛围。最后两句“可怜挟纩新恩重,极目长缨奏凯还”则是对边士们的期许和激励,表达了对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守职责的敬佩,以及对胜利归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疆士兵的艰辛与坚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边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展开,表达了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也传达出对胜利归来的期待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胡云”指的是什么?
a) 胡人的云彩
b) 天上的云
c) 雪云
d) 霜云
“何处砧声度玉关”的意思是什么?
a) 砧声来自何方
b) 砧声很响
c) 砧声是战争的声音
d) 砧声在玉关很常见
诗中“可怜挟纩新恩重”表达了什么?
a) 对边士的怜悯与敬佩
b) 对边士的责备
c) 对战争的热爱
d)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表现出对士兵的关心,但更侧重于士兵的悲壮与豪情;《别董大》则强调了友谊与离别,情感更为个人化。
以上内容为《初寒念边士》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