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寒念边士》

时间: 2025-05-04 03:38:12

诗句

昨夜微霜著草斑,胡云吹雁断天山。

几人列戍屯沙漠,何处砧声度玉关。

落日风萧笳万户,寒闺天尽月初弯。

可怜挟纩新恩重,极目长缨奏凯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12

原文展示

初寒念边士

昨夜微霜著草斑,
胡云吹雁断天山。
几人列戍屯沙漠,
何处砧声度玉关。
落日风萧笳万户,
寒闺天尽月初弯。
可怜挟纩新恩重,
极目长缨奏凯还。


白话文翻译

昨夜微霜覆盖了草地,
胡人的云彩带着雁阵飞过,断了天山的景致。
有多少人在沙漠中驻守,
又有谁在何处听到砧声传来,穿过玉关?
夕阳西下,风声萧瑟,笳声响彻万家,
寒闺中,天边的月亮刚刚初弯。
可怜那些带着新恩重的边士们,
远望长缨,奏凯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霜:轻微的霜。
  • 胡云:胡人的云彩,指北方民族的军队。
  • 列戍:列队守卫。
  • 砧声:砧板上敲打的声音,象征乡音和思乡情。
  • 玉关:古代的一个关隘,象征着边境。
  • 萧:形容风声凄凉。
  • 笳: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事。
  • 寒闺:指寒冷的闺房,象征孤独。
  • 挟纩:带着新恩的意思,纩是指战斗的织物。
  • 长缨:长长的缰绳,象征归来的胜利。

典故解析

  • “玉关”:古代的边关,象征着国防和边境的安宁。
  • “笳”:古代乐器,与边防和军队相关,体现出战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元柱,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性情豪放,诗风清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其作品多以边塞为题材,反映出对边地士兵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冬,时值边关战士们守卫国家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秋冬的寒冷和边境的孤独,表达对士兵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初寒念边士》是一首充满浓厚边塞情怀的古诗,诗人在初寒的季节里,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对边士的思念和关怀。首句“昨夜微霜著草斑”,以自然的寒霜映衬出边地的萧瑟,暗示着边境的艰苦环境。接着“胡云吹雁断天山”,描绘了边境的险恶形势,胡人来犯的威胁让人倍感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则让人更为感受到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几人列戍屯沙漠”,表达了边防驻守的人数之少,和他们所处的荒凉环境;“何处砧声度玉关”,则是进一步引申出对家乡的思念,砧声是故乡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乡愁。

“落日风萧笳万户”,夕阳西下,风声凄凄,笳声不断,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孤独的氛围。最后两句“可怜挟纩新恩重,极目长缨奏凯还”则是对边士们的期许和激励,表达了对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守职责的敬佩,以及对胜利归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疆士兵的艰辛与坚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微霜著草斑:描绘了初冬夜晚的寒霜,草地上出现了斑驳的霜痕,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景象。
  2. 胡云吹雁断天山:胡人的云彩带着大雁飞过,象征着边境的威胁,天山的景色被打断,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3. 几人列戍屯沙漠:询问在这片沙漠中守卫的士兵有多少,体现出边防的艰苦和士兵的孤独。
  4. 何处砧声度玉关:思念家乡的声音从何而来,砧声象征着乡音和思乡的情感。
  5. 落日风萧笳万户:夕阳西下,风声萧瑟,笳声传遍万家,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6. 寒闺天尽月初弯:寒冷的闺房中,天边的月亮刚刚开始弯曲,象征着孤独的思念。
  7. 可怜挟纩新恩重:可怜那些带着新恩的边士,表达了对他们的怜悯与尊敬。
  8. 极目长缨奏凯还:远望长缨,期待胜利归来,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落日风萧笳万户”,“寒闺天尽月初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边境的艰辛和士兵的孤独。
  • 拟人:自然景象如“风萧”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环境与士兵的心境相互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边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展开,表达了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也传达出对胜利归来的期待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霜:象征寒冷,暗示边境的艰辛。
  • 胡云:象征外敌的威胁,营造紧迫感。
  • 砧声:乡音的象征,表达思乡之情。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奈。
  • 寒闺:象征孤独和思念。
  • 长缨:象征归来胜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胡云”指的是什么?
    a) 胡人的云彩
    b) 天上的云
    c) 雪云
    d) 霜云

  2. “何处砧声度玉关”的意思是什么?
    a) 砧声来自何方
    b) 砧声很响
    c) 砧声是战争的声音
    d) 砧声在玉关很常见

  3. 诗中“可怜挟纩新恩重”表达了什么?
    a) 对边士的怜悯与敬佩
    b) 对边士的责备
    c) 对战争的热爱
    d)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 李白的《行路难》

诗词对比
《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表现出对士兵的关心,但更侧重于士兵的悲壮与豪情;《别董大》则强调了友谊与离别,情感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边塞诗研究》

以上内容为《初寒念边士》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查询

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好诗景 重题蔷薇 重题后池 酒中十咏。酒床 太湖诗。练渎(吴王所开) 茶中杂咏。茶坞 茶中杂咏。茶瓯 忆洞庭观步十韵 旅舍除夜 西塞山泊渔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八字旁的字 实与华违 五短身材 癶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儿子气 图身忘国 指不胜数 虱多不痒 舌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画谱 传之不朽 作古 寻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