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7
游天庆观
作者: 蔡魁 〔明代〕
年来一度一登台,
抚景萧然百感来。
驹隙每从忙里过,
岩花偏向雨中开。
碑镌没处嗟遗迹,
郊垒纷然惜异才。
蔓草婆娑遍原隰,
狂夫徒向杞人哀。
每年我都在这里登一次台,
抚摸这萧瑟的景色,百感交集。
时光总是在忙碌中匆匆而过,
而那岩石上的花却偏偏在雨中绽放。
碑文刻在遗址上,对往昔感到惋惜,
郊外的土垒也因其杰出的人才而感到遗憾。
蔓延的草木在原野和沼泽中摇曳,
而那些狂妄之人徒然向杞人哀叹。
蔡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此诗创作于作者每年游览天庆观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索。
《游天庆观》是蔡魁的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的情感由抚景而生,随着景色的变幻,诗人的思绪也在不断波动。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天庆观的登高远眺,面对自然景色,心中涌起百般感慨。
“驹隙每从忙里过”一句,诗人通过“驹隙”这一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飞逝,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而“岩花偏向雨中开”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尽管环境恶劣,花朵仍然努力生长,给人以希望。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逐渐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与对人才流失的感叹,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当下的无奈。最后以“狂夫徒向杞人哀”作结,突显了诗人对人世无常的无奈和悲观,似乎在说,过多的忧虑未必有意义。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蔡魁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坚韧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与人才流失的惋惜,展现了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诗中“驹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时间的迅速流逝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风景
“岩花偏向雨中开”这句表现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对雨的恐惧
D. 对岩石的喜爱
“狂夫徒向杞人哀”中的“杞人”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传说中的忧虑者
D. 一位历史人物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蔡魁的《游天庆观》更注重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雄浑的气势。两首诗各有千秋,前者更具沉思,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