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2:50
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
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
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
虽然云层和月亮不很明亮,但那清澈的月光依然存在。
飞蛾又怎能理解,趁着时机嫉妒那光辉。
天空高远,常有飘动的风,烟雾中朦胧不清。
纷纷落入蒿草和荆棘,究竟这又有什么罪呢?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飞蛾扑火”常用来比喻那些不顾自身安危,追求短暂光辉的人。诗中反复提到的嫉妒与困境,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无奈与挣扎。
刘基的《杂诗四十首 其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即刻引起读者的注意,虽然月亮被云层遮住,但它的光辉依然存在。这种对光明与阴暗的对比,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内心的美好和希望仍然是存在的。
接下来的“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则引入了飞蛾这一意象,象征那些无知的人,他们在虚荣和嫉妒中迷失自我,无法理解真正的光彩。此处的“光彩”不仅指外在的美丽,更是内心的光芒。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描绘了一幅模糊不清的景象,强调了环境的变化无常,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最后一句“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则深化了诗的哲学思考,即使被困于荆棘和杂草中,究竟是谁在为此负责?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生命中的光明与黑暗,表达了在困境中仍然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的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飞蛾”象征什么?
A. 聪明的人
B. 无知和嫉妒
C. 美丽的事物
D. 自然现象
诗人认为内心的光辉是:
A. 被云遮挡的
B. 永恒存在的
C. 短暂的
D. 无法捉摸的
“纷纷堕蒿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和困惑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