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王微之登高斋》

时间: 2025-05-07 09:36:47

诗句

台殿荒墟辱井堙,豪华不复见临春。

北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6:47

原文展示:

次韵王微之登高斋
王安石 〔宋代〕
台殿荒墟辱井堙,
豪华不复见临春。
北山漠漠云垂地,
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
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
想绕红梁落暗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凉的场所,曾经辉煌的台殿如今变成了废墟,连水井也被埋没。春天的豪华景象再也看不见了。北边的山景朦胧,云层低垂,仿佛要与大地相接;南边的水面平静,映照着行人的身影。通往远方的道路上,松树因年久失修而半死;昔日的射场,如今被埋没,驯养的野鸡也不见踪影。登高而歌,心中满是对亡国的悲伤,想起那红色的横梁上落满了尘埃,显得格外黯淡。

注释:

  • 荒墟:荒废的地方,废墟。
  • 辱井堙:水井被埋没,失去昔日的功能。
  • 豪华不复见临春:春天的美丽景象再也看不见,指代繁华已去。
  • 北山漠漠:北边的山景模糊不清。
  • 南埭悠悠:南边的水面宁静而深远。
  • 驰道:通往远方的道路。
  • 埋没:被覆盖、被掩埋。
  • 悲亡国:对亡国的悲痛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力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代表了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他的诗词作品以忧国忧民、直抒胸臆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日益加重之时。诗中展现了王安石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国破家亡的哀痛,反映了他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次韵王微之登高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荒废的台殿和被埋没的水井,生动地展现了昔日繁华的消逝,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北山的云低垂与南埭的水映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而“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的意象,表现出人们曾经的欢声笑语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逝去盛世的哀叹。

最后两句“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登高吟唱来抒发对国家衰败的悲痛,隐喻着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包含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台殿荒墟辱井堙:描绘了曾经辉煌的宫殿如今变为废墟,连水井都被掩埋,暗示着繁华的消逝。
  2. 豪华不复见临春:春天的美丽景象再也看不见,表现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
  3. 北山漠漠云垂地:北山的云低垂,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象征着压抑的历史。
  4. 南埭悠悠水映人:南边的水波荡漾,映出行人的身影,培养了诗中若隐若现的思乡情绪。
  5. 驰道蔽亏松半死:通往远方的道路上,松树因岁月侵蚀而半死,表现出自然的衰败。
  6. 射场埋没雉多驯:射场被掩埋,驯养的野鸡多已不见,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和乐趣的消失。
  7. 登高一曲悲亡国:站在高处吟唱,心中满是对亡国的悲伤,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8. 想绕红梁落暗尘:思绪飘回往昔,红梁上落满了尘埃,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哀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山漠漠”与“南埭悠悠”,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红梁落暗尘”比喻历史的沉重与无奈。
  • 意象:荒墟、云、水等意象交织,形成了诗的整体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无情,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 荒墟:象征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
  • :象征压抑与沉重的历史。
  • :象征流逝的时间与记忆。
  • :象征岁月的侵蚀与生命的脆弱。
  • 红梁: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台殿荒墟”指的是什么?

    • A. 仍在使用的宫殿
    • B. 曾经辉煌但现在荒废的地方
    • C. 新建的建筑
    • D. 旅游景点
  2. 诗中提到的“南埭悠悠”所描绘的意境为:

    • A. 宁静的水面
    • B. 荒凉的土地
    • C. 繁华的城市
    • D. 喧闹的集市
  3. “登高一曲悲亡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对历史的赞美
    • C. 悲伤与惋惜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杜甫的《春望》都是描绘国家衰败的诗作,但王安石更关注个人的悲伤,杜甫则更具社会关怀和历史感。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渡汉江(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 白衣裳二首 听妻弹别鹤操 题漫天岭智藏师兰若僧云住此二十八年 田家词 / 田家行 宫词 寄乐天二首 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并连缀焚削封章繁委箧笥…乐天 封书 醉题东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道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泼天大祸 炳炳凿凿 同好弃恶 齐大非耦 食字旁的字 挢枉过正 小字头的字 鸟字旁的字 补过 包含伶的成语 奖拔公心 敕见 收谷 工字旁的字 莱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