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3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6:47
次韵王微之登高斋
王安石 〔宋代〕
台殿荒墟辱井堙,
豪华不复见临春。
北山漠漠云垂地,
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
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
想绕红梁落暗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凉的场所,曾经辉煌的台殿如今变成了废墟,连水井也被埋没。春天的豪华景象再也看不见了。北边的山景朦胧,云层低垂,仿佛要与大地相接;南边的水面平静,映照着行人的身影。通往远方的道路上,松树因年久失修而半死;昔日的射场,如今被埋没,驯养的野鸡也不见踪影。登高而歌,心中满是对亡国的悲伤,想起那红色的横梁上落满了尘埃,显得格外黯淡。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力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代表了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他的诗词作品以忧国忧民、直抒胸臆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日益加重之时。诗中展现了王安石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国破家亡的哀痛,反映了他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王安石的《次韵王微之登高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荒废的台殿和被埋没的水井,生动地展现了昔日繁华的消逝,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北山的云低垂与南埭的水映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而“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的意象,表现出人们曾经的欢声笑语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逝去盛世的哀叹。
最后两句“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登高吟唱来抒发对国家衰败的悲痛,隐喻着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包含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无情,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
诗词测试:
诗中的“台殿荒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埭悠悠”所描绘的意境为:
“登高一曲悲亡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