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9:48
湖海十年旧,林塘三亩余。
静非谈者隐,贫胜富人居。
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
犹应不独善,学子满阶除。
十年来,我在湖海之间生活,拥有三亩多的田地。
宁静并非是对世俗的隐匿,贫穷反而胜过富人居住。
即便是摆设了一桌丰盛的美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仍旧应该不只顾自己安好,学子们满院子地求学。
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富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王安石作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和理想理念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诗中提到的“学子满阶除”暗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与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浙江临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变法”闻名,倡导改革,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创作背景: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他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在经历了政治斗争和个人困境之后,他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变得愈加淡泊,强调精神和知识的追求。
《史教授独善堂》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王安石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传达了他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作者回顾了自己在湖海之间度过的十年,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接着,他指出宁静的生活并不是为了逃避社会,而是对内心的真实追求。通过对比贫穷与富裕,王安石强调了物质财富的无意义,认为精神的富足更为重要。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列鼎”象征物质享受,质疑其存在的意义。他认为,真正的安宁并不在于外在的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充实。最后一句“犹应不独善”则是对社会责任的强调,体现了王安石作为学者的责任感与对知识传播的重视。
整首诗在简朴中蕴含深意,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哲学,也传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与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强调个人的内心安宁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测试: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列鼎”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知识的积累
C. 自然的美
诗中“犹应不独善”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个人的安逸
B. 社会责任感
C. 对物质的追求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物质生活
B. 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
C.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