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6:08
原文展示
一径穿岚翠,征程万仞悬。
危桥横绝壑,乱石泻飞泉。
山峙同螺绾,人行作蚁旋。
徘徊看双柱,搔手问青天。
白话文翻译
小路穿行在青翠的山岚之中,旅途如同直上万仞高悬之地。
危桥横跨深渊,乱石倾泻出飞溅的泉水。
山峦如同螺旋般耸立,行人比作蚂蚁般旋转。
徘徊在双柱之间,抚手向天空发问。
注释
- 岚翠:岚,指山间雾气;翠,形容色彩青绿。指青翠的山岚。
- 万仞悬:仞,古代长度单位,这里形容山势极高。
- 危桥:形容桥梁危险,横跨在深渊之上。
- 绝壑:深渊的边缘,绝,指极其险峻的地方。
- 泻飞泉:形容泉水奔流而下,声音如飞一般。
- 同螺绾:山峦形态像螺旋一样,层层叠叠。
- 蚁旋:比喻人行走如同蚂蚁在地面上爬行,形象而渺小。
- 双柱:可能指某种自然或人造的高大物体,象征性地向上引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铣敏,清代诗人,生活时期的具体年限不详,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上西岭》创作于其游历西岭时,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山水间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上西岭》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诗的开头便以“一径穿岚翠”引入,描绘了山路的青翠与清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征程万仞悬”则搭建了高耸的山脉,暗示旅途的艰辛与高度,营造出一种险峻的氛围。危桥与乱石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地形的险峻,也象征着人生路途的危机与挑战。诗中的意象如“人行作蚁旋”,不仅强调了旅人的渺小,更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个体在浩瀚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句“搔手问青天”,表达了对自然的无尽敬畏与向往,诗人似乎在寻求与自然的沟通。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感慨,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穿岚翠:小路穿过青翠的山岚,展现出自然的秀美。
- 征程万仞悬:旅途高耸且险峻,让人感受到登山的艰辛。
- 危桥横绝壑:危险的桥梁跨越深渊,突显出环境的险恶。
- 乱石泻飞泉:乱石之上泉水飞流而下,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动态美。
- 山峙同螺绾:山峦像螺旋一样绵延,带给人一种层次感和立体感。
- 人行作蚁旋:形容人行走时的渺小,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对比。
- 徘徊看双柱:在高大的山峰前徘徊,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 搔手问青天:对天空发出疑问,表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峦比作螺旋,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危桥横绝壑,乱石泻飞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仞悬”,强调了山的高大与险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深刻地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岚翠: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危桥:象征人生路途的危险与挑战。
- 飞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奔放。
- 双柱:象征高大的自然力量,产生敬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仞悬”指的是什么?
-
“人行作蚁旋”是用来表达什么?
-
诗中的“搔手问青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无尽敬畏
- B. 对生活的满不在乎
- C. 对他人的指责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上西岭》与《望庐山瀑布》: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上西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渺小对比,而《望庐山瀑布》则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气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