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渊明故址》

时间: 2025-05-01 13:41:35

诗句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

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

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

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1:35

原文展示: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
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
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
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白话文翻译:

老师已经回来了,留下了这片折腰的土地。
不见督邮官,只有听说他解印的事情。
小径的花虽然变得荒芜,楼台的月色仍让人陶醉。
写完了《清流》这首诗,西边的田畴春天已经来到。

注释:

  • 折腰地:指的是低头或屈身的土地,可能寓意传承与敬仰。
  • 督邮人:古代负责地方事务的官员。
  • 解印事:解开印章的事情,指的是与公务相关的事情。
  • 径花:小路旁的花。
  • 台月:楼台上的月亮,象征着美好的景色和诗意的情境。
  • 清流诗:指的是诗人的作品,表达清流之意,可能暗指高洁的情操。
  • 西畴春已至:西边的田畴春天已经来临,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童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文,风格自然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己的故乡及其情感的思考相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渊明故址》是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歌开头以“先生已归来”引入,暗示诗人为故乡的归属感和对故人的思念。接着提到的“督邮人”,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淡漠与不屑,显示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小径、花朵、月亮等意象,交织出一个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赋罢清流诗”可理解为诗人在创作后的一种内心的满足与丰盈,暗示着他对文人生活的追求。而最后一句“西畴春已至”,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暗示着新的生活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开篇便引入“先生”,可能指陶渊明,表达对其的尊敬和怀念,折腰地象征着对土地的热爱与归属感。
  • 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冷漠的态度,强调对于官场事务的无所谓。
  • 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即使小路旁的花朵荒凉,楼台的月色依然迷人,展示出自然之美的恒久。
  • 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创作后的满足感与对春天到来的期待,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折腰地”用以隐喻对故土的眷恋。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如“月还留醉”将月亮人性化,增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美好。
  • :代表着宁静与思索。
  • :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督邮人”指的是: A. 负责地方事务的官员
    B. 诗人的朋友
    C. 自然景象
    D. 诗人的故乡

  2. 诗中“台月还留醉”中的“醉”指的是: A. 酒醉
    B. 对美景陶醉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诗的沉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人间的苦难,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童潮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自然美与人文情怀,但童潮更侧重于对故土的怀念,而陶渊明则注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陶渊明诗文集》

以上是对《渊明故址》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湖伟观 九里松 清夜偶成 过梅根港 镜禅人欲归灵隐 铜陵县废寺 木笔花 戏酬李勉之留江州怀琴窗之什 玉壶园 山礬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挪西辏 山字旁的字 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挈榼提壶 采字头的字 卜字旁的字 朝朝暮夕 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传杯弄盏 心字底的字 暗弱无断 包含渐的成语 下九流 徒讬空言 剪缀 监门之养 地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