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6:41
福地由来此最幽,
翠微深锁碧山头。
参差梵阁云常护,
隐现神灯夜不收。
面壁几人曾入定,
摩崖有客记同游。
从今悟道支提处,
知是名高十二楼。
这片福地自古以来就最为幽静,
青翠的山峰深锁在碧色的山头。
高低错落的梵阁常常被云雾环绕保护,
隐隐约约的神灯在夜晚始终不熄。
面壁而坐,多少人曾在此入定,
岩石上的摩崖刻有客人曾经游玩的记载。
从今往后在支提寺悟道,
我知道这里就是有名的高十二楼。
作者介绍:黄履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佛教和自然,以清新淡雅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黄履翁游览支提禅寺时,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支提禅寺》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诗人在描绘支提禅寺的幽静环境时,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思想的领悟和对自然美的陶醉。诗的开篇便以“福地”二字揭示了此地的灵秀,接着以“翠微深锁”描绘出山的深邃和寂静,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受。
“参差梵阁云常护”一句,显示出寺庙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这座寺庙是被云雾所守护的。接下来的“隐现神灯夜不收”,更是形象地展现了禅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神灯的存在象征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修行者的心灵。
中间部分提到“面壁几人曾入定”,暗示了这个地方不仅风景宜人,也是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和启示的胜地。最后两句则将个人的悟道经历与支提禅寺的名气相结合,表达了对未来修行的期待与决心。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古朴的语言和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通过对支提禅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福地”是指什么?
“面壁几人曾入定”中的“面壁”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神灯”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黄履翁的《支提禅寺》在意境上更加专注于佛教文化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绪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但都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