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二首》

时间: 2025-04-28 16:44:51

诗句

手程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4:51

原文展示:

手程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白话文翻译:

我走到南边的台阶旁,看着竹子,心中思念一整年。
厌倦了游历,讨厌眼前的白色,宁愿安静地脱离尘世的红尘。
像陶渊明那样放浪形骸,随风飘荡,远离那些敌人。
我的鬓发已经被吴地的霜染白,何处才能再寻回年轻的时光?

注释:

  • 手程:指走到某个地方。
  • 南阶竹:南边的台阶旁种植的竹子。
  • 关情:思念、关心的情感。
  • 倦游:厌倦游玩。
  • 憎眼白:厌烦眼前的白色,象征衰老。
  • 静脱尘红:安静地脱离尘世的红尘。
  • 放浪渊明:指陶渊明,提到他的洒脱不羁。
  • 浮游:随意漂流。
  • 御寇风:远离敌人的风,象征平静的生活。
  • 吴霜:指吴地的霜,暗示年华已逝。
  • 还童:恢复年轻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子翚,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中,反映了他对游历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开篇以“南阶竹”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倦游憎眼白”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厌倦,似乎在提醒读者,世间繁华终究会消逝,留下的只是时光的白发。接下来提到陶渊明,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一句“何处觅还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渴求令人唏嘘。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情感真挚,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竹、霜等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程南阶竹:描绘了诗人在南边台阶旁的景象,暗示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关情一纪中: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倦游憎眼白:厌倦游历,反映了内心的疲惫与对衰老的无奈。
  • 便静脱尘红:渴望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 放浪渊明洒:以陶渊明为榜样,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 浮游御寇风:描绘了随风漂荡的闲适生活,远离敌人和烦恼。
  • 吴霜鬓如许:感慨时间的无情,鬓发已白。
  • 何处觅还童:表达了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放浪渊明洒”用以比喻陶渊明的洒脱,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和坚韧,代表自然的宁静。
  • :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奈。
  • :象征生活的流动和无常,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追求功名
    • B. 追求隐逸生活
    • C. 追求财富
  2. “吴霜鬓如许”中的“吴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酒
    • C. 年华的流逝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弥逊更多地涉及到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会李择之其父名丙字南仲著丁未录丙申录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举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 章泉二老歌 喜梅雨既晴 故人陈秘书家有感 叶宗裔为令叔求竹山诗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 江南新体 杜仲高相遇约李尉 怀赵德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凭引 覆鹿遗蕉 金字旁的字 好善恶恶 亅字旁的字 全神贯注 警愦觉聋 若卵投石 神魂飘荡 枯鱼病鹤 攧扑不破 坐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