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4:51
手程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洒,浮游御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我走到南边的台阶旁,看着竹子,心中思念一整年。
厌倦了游历,讨厌眼前的白色,宁愿安静地脱离尘世的红尘。
像陶渊明那样放浪形骸,随风飘荡,远离那些敌人。
我的鬓发已经被吴地的霜染白,何处才能再寻回年轻的时光?
李弥逊,字子翚,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中,反映了他对游历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开篇以“南阶竹”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倦游憎眼白”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厌倦,似乎在提醒读者,世间繁华终究会消逝,留下的只是时光的白发。接下来提到陶渊明,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一句“何处觅还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渴求令人唏嘘。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情感真挚,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竹、霜等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放浪渊明洒”用以比喻陶渊明的洒脱,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主要代表了什么?
“吴霜鬓如许”中的“吴霜”指的是什么?
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弥逊更多地涉及到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