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子规》

时间: 2025-05-07 09:07:14

诗句

客里春秋过半生,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却笑子规犹乱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14

诗词名称: 闻子规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客里春秋过半生,
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
却笑子规犹乱鸣。

白话文翻译:

在异乡度过了大半生的春秋,
子规在枝头啼叫最让人动情。
从南方来到故国已经一万里,
却看到子规依然在无序地鸣叫。

注释:

  • 客里:指在外地、异乡。
  • 春秋:指年岁,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 子规:指杜鹃鸟,常被视为思乡的象征。
  • 关情:使人感动,触动情感。
  • 南来:南方而来,指作者从南方回到北方的过程。
  • 乱鸣:无序地鸣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杜鹃鸟被称为“子规”,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叫声被视为一种哀怨的声音,尤其是在春秋的季节,常引发游子的乡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词、诗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旅居外地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闻子规》通过对杜鹃鸣叫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诗的开篇提到“客里春秋过半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在异乡漂泊,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情感。接着提到“子规枝上最关情”,杜鹃在春天的叫声成了他思乡情绪的象征。最后两句“南来故国一万里,却笑子规犹乱鸣”,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了即使身处远方,故乡的记忆依然在心中萦绕,甚至让人感到些许无奈与愁苦。

整首诗通过杜鹃的鸣叫,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富有浓厚的抒情性。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绘,还有对人生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客里春秋过半生”——在外地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春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2. “子规枝上最关情”——杜鹃的叫声最能触动人心,代表了他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3. “南来故国一万里”——从南方回到故乡,强调距离之遥。
    4. “却笑子规犹乱鸣”——即使回到故乡,杜鹃依然无序地鸣叫,象征着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的鸣叫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南来故国一万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展现了身处异乡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归属感。

意象分析:

  • 子规:象征着思乡、孤独与哀愁。
  • 春秋: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故国:代表着归属感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客里春秋过半生”中“客里”是什么意思?

    • A. 在家
    • B. 在外地
    • C. 在学校
  2. “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的心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同样有对故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和简练,而李弥逊的诗则更具细腻的情感与描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其七 嘲未斋六十生儿 减字木兰花·城西古刹同刘君实 减字木兰花 青荷莲 减字木兰花 春雨次韵 减字木兰花 题画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录别 减字木兰花 辛丑中秋后一日过建国西路诗李太疏宣倜,叩其门则已易主,太疏下世且三月矣,为泫然者久之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和丹房老人韵 减字木兰花 其二 春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以己度人 贝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害起肘腋 有两日 素饱 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钩心斗角 拿一手 泥蟠不滓 息土 无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人面鬼心 竹字头的字 韡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