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1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14:14
忆妾初嫁时,金屋藏窈窕。
忽见洛阳人,鬻镜长安道。
明月掌上寒,团团复皎皎。
千金买得归,惜之如重宝。
奁开双凤飞,带结青鸾袅。
当时照妾颜,妾颜正年少。
如今照妾颜,妾颜羞已老。
对镜频汉嗟,掩镜徒懊恼。
不恨妾嫁迟,惟恨妾生早。
此恨空绵绵,天涯满芳草。
君不见长江逝水无逆流,岁去年来多白头。
我回忆起初嫁的时候,金屋里藏着秀丽的我。
忽然在长安路上看到一个卖镜子的洛阳人。
明亮的月光下,镜子显得十分寒冷,圆圆的光辉皎洁。
花了千金买回这面镜子,像珍宝一样珍惜。
打开镜子,像双凤飞舞,带着青鸾轻盈袅娜。
那时映照我的面容,正是我年轻的时候。
如今再照镜子,我的容颜已羞愧地老去。
对着镜子频频叹息,掩上镜子徒然懊恼。
我并不怨恨嫁得太迟,只怨我生得太早。
这种遗憾空茫无尽,天涯处处都是芳草。
你难道没有看到长江的流水无法逆流,岁月流逝让我白头渐多。
陈允平,字子云,宋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常引起读者共鸣。
《叹镜辞》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关注。诗中通过镜子这一意象,表达了女性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反映出当时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与期待。
《叹镜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借助镜子这一意象,展现了女性的青春与老去。诗的开头通过对初嫁时光的回忆,勾勒出新婚的美好与希望,金屋中藏着窈窕的身影,暗示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镜子中映照出的却是逐渐老去的容颜,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诗中“掩镜徒懊恼”一句,反映了对过往的无奈与惋惜。面对镜子,女主人公不仅仅是在照看自己的容颜,更是在审视自己的人生。在时间的流逝中,她感受到的不仅是容颜的变化,还有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对镜自叹,似乎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也让人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与意象,让读者感同身受。最后两句提到“长江逝水无逆流,岁去年来多白头”,更是深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刻,感悟生活的真谛。
诗歌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叹,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珍贵。
《叹镜辞》中的“妾”指代的是谁?
A. 她的母亲
B. 她自己
C. 她的朋友
诗中“千金买得归”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青春的珍惜
C. 对婚姻生活的失望
“岁去年来多白头”中的“白头”指的是什么?
A. 年龄增长
B. 头发变白
C. 心理变化
《如梦令》与《叹镜辞》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李清照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陈允平则通过对镜子的描写反映了个人的衰老和对青春的怀念。两者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意象运用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