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37
闭门老去著幽禅,
趺坐时参柏子烟。
书册懒随黄犊角,
岩霏宁识白龙涎。
蓬莱山复在何处,
杞菊赋今谁与传。
不道宝书天尺五,
肯分风月到林泉。
我闭门在幽静的禅房中渐渐老去,
静坐时参悟着柏树间的烟雾。
书册懒得随身带着,像那黄犊的角一样,
山间的雾霭怎能识得白龙的涎水。
蓬莱山如今又在何处呢?
杞国的菊花赋现在又有谁来传颂?
不说那天尺五的宝书,
又如何能将风月之事分给林泉呢?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君远,号山樵,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方岳在诗歌中融合了道家、禅宗的思想,追求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
《叶秘书致白龙涎》写于方岳隐居之时,体现了他对道教和禅宗的理解与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们常常面对科举竞争带来的压力,许多人选择了隐居以求内心的平静和对理想的追求。
方岳在《叶秘书致白龙涎》中,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事务的淡漠。诗中所描绘的幽静环境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深刻的思考。前四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后四句则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
诗人闭门而老,体现了对外界干扰的拒绝,选择在禅房中静坐,参悟生命的意义。柏子烟的意象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参悟与内心的平静。书册的缺失,象征着对世俗知识的厌倦,显示出他希望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图。
而后半部分提到的蓬莱山和杞菊赋,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思考。诗人质疑理想的可达性,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理想的追忆与对当下文人境遇的失落感。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清新的宁静,展现了方岳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与对人生态度的选择。
诗中提到的“闭门老去”指的是什么?
诗中“蓬莱山”象征什么?
“书册懒随黄犊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