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6:05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上高阁时的景象,阁楼高耸入云,俯瞰四周的美景。晴朗的天空下,万井的树木显得生机勃勃,而遥远的五陵烟雾则让人感到忧伤。在栏杆外低矮的秦岭山脉与窗内的小渭川之间,诗人意识到早已明白了清净的道理,常常希望能追随金仙,寻求心灵的宁静。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晚号白云山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边塞风光,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边疆生活的感悟,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登总持阁》写于岑参任职边塞期间,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追求清静、超脱的向往。
《登总持阁》通过描写高阁的壮丽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开篇以“高阁逼诸天”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晴开万井树”的生机盎然,但随之而来的是“愁看五陵烟”的淡淡忧伤,似乎暗示着对历史的沉重感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又暗示了生活的局限,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哲理思考。最后,诗人以“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结束,表达了对超脱、清净生活的渴望,彰显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生活和哲学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展现了对超脱和清静的向往。
“高阁逼诸天”中的“逼”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五陵”指的是什么?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登鹳雀楼》与《登总持阁》对比
两首诗均描绘了高处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登鹳雀楼》强调了“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的壮丽,而《登总持阁》则在自然美景中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情感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