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院二小松》

时间: 2025-05-02 13:19:25

诗句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25

原文展示:

《书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 〔唐代〕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小松树的幽静与清雅,仿佛它是从凡俗世界中独自走出来的。松树间有几片秋天的烟雾,宛如细小的鳞片。从此在静谧的窗前,我可以听到细微的韵律,琴声将长久陪伴着我这个读书人。

注释:

  • 幽色:指深邃而清幽的颜色,常用来形容松树的颜色。
  • 凡尘:指世俗的事务和环境,与清静的境界相对。
  • 秋烟:形容秋季的烟雾,给人一种淡淡的、幽远的感觉。
  • 二尺鳞:比喻细小、轻盈的东西,可能指松树的鳞片或是秋烟的轻柔。
  • 静窗:指安静的窗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学习环境。
  • 细韵:指细微的韵律,可能与琴声或自然声音相关。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与隐士、读书人相联系,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多写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

创作背景:

《书院二小松》创作于一个静谧的书院环境,诗人通过描绘小松树的姿态,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对读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清幽环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松树为主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首句“一双幽色出凡尘”将松树置于世俗之外,强调了它的独特与高洁。第二句以“数粒秋烟二尺鳞”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轻盈、飘渺的感觉,仿佛松树在秋日的烟雾中若隐若现。接着,“从此静窗闻细韵”则将目光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静谧与和谐;而“琴声长伴读书人”更是将自然与文化紧密结合,体现出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以松树为象征,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双幽色出凡尘:描写松树的颜色,暗示它的独特和清高,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2. 数粒秋烟二尺鳞:将秋天的烟雾与松树的鳞片相提并论,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朦胧的意境。
  3. 从此静窗闻细韵: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窗前感受到的细微韵律,体现了对学习与思考的渴望。
  4. 琴声长伴读书人:将琴声与读书生活结合,表现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烟比作“二尺鳞”,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拟人:通过“闻细韵”将声音赋予生命,增加了诗的灵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宁静学习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人格理想。
  • 秋烟:象征淡雅与宁静,体现自然的变化。
  • 琴声:象征文化与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与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松树”象征什么? A. 世俗
    B. 高洁
    C. 繁华
    D. 忧愁

  2. 诗中提到的“细韵”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琴声
    C. 雨声
    D. 说话声

  3. 诗人通过“幽色”来表达什么? A. 生活的喧嚣
    B. 个人的孤独
    C. 超凡脱俗的情操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似,都是描绘自然与内心和谐的作品,但《鹿柴》更加强调自然的静谧而《书院二小松》则更注重文化与学习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李群玉诗集》
  3.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湖寺拥碧轩 风雪中得金陵诸公书二首 其二 风雪中得金陵诸公书二首 其一 碧玉庵 天谷庵 辅成观张上卿墓庐 晋彦博士以诗索和甚愧率然观者勿笑其窘步 范以善云林清远馆 忆秦娥·兰舟小 忆秦娥 杨山居湖舫新成,载酒落之,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审度 包含輟的词语有哪些 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凿齿磨牙 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青蚨飞来 嚣争 水字旁的字 自报家门 刺股悬头 雄师百万 莽夺 疡痍 乚字旁的字 万万千千 肀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